台灣這技術讓中國「跟不上」而下架 到今年Q2為止賺外匯377萬美金

在海上航行還在靠紙海圖?電子航行圖才是王道,台灣在這方面的測繪及製圖能力不僅超越英國、媲美挪威等先進國家,更新頻率更是亞太地區更新率第一,快到讓英國和中國的測繪圖資跟不上,默默地將台灣周邊相關圖幅下架。內政部地政司長王成機表示,截至今年8月初,臺灣電子航行圖已發行108幅,授權逾121萬幅,更為國庫賺進377萬美金。

圖片
台灣靠自身的測繪與製圖實力,至今年8月初已發行108幅電子航行圖。取自臺灣電子航行圖中心

內政部今(17日)舉辦臺灣電子航行圖成果發表會,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內政部次長花敬群出席,由內政部地政司長王成機全程主持。花敬群致詞時說,從海底水文、礁層到專屬經濟海域,是國家主權的表現的一部分,在台灣的電子航行圖尚未發行前,船舶航行到台灣周遭海域,用的不是紙海圖,就是中國大陸、英國發行的電子航行圖,因缺乏實際的海域地形測繪資料,不僅不精確也頗為粗糙。

花敬群表示,臺灣電子航行圖是由內政部電子航行圖中心蒐集、應用政府各部門多年來海域的調查成果,依據國際標準規範所編製而成,並配合近(沿)岸航行、進出港口或碼頭靠泊等目的,而有不同比例尺圖幅設計,目前圖資涵蓋台灣及各離島周邊海域範圍及重要港口,除了輔助航海人員執行航路計畫,也能降低人為疏失所導致觸礁擱淺或碰撞的風險。

圖片
花敬群說,電子航行圖不僅提供船舶航行需求,圖資內各種資料極具應用價值。徐筱嵐攝

王成機說明,依照內政部主管《國土測繪法》規定,海圖的測製及發行都是由內政部來執行,臺灣電子航行圖能在國際發行,不只是航行安全,還有兩個別具意義的目的,一是國家主權海域管轄的行使,二是國際參與的行使。

王成機也提到,台灣在2019年2月14日與挪威簽署電子航行圖授權發行協議,透過挪威區域電子航行圖協調中心(PRIMAR)正式對國內外發行我國電子航行圖;而委託挪威協助發行的原因,雖然每個國家都能自行測製電子航行圖,若要代為發行其他國家,必須要經過國際海道測量組織(International Hydrographic Organization)正式認可,目前僅英國和挪威被認可而已。

圖片
催生「臺灣電子航行圖中心」的王成機,認為電子航行圖在國際發行的意義是行使國家主權海域管轄和國際參與。徐筱嵐攝

被問及電子航行圖如何幫國庫賺進外匯?王成機指出,依據國際海上人命安全公約(SOLAS)第五章第19條及第27條規定,船舶陸續依船型、噸位及交船日期裝置電子海圖顯示和信息系統(ECDIS),並依其預定航程航行國際海域均應備妥最新的航海出版物,如各國的海圖、航路指南、航行布告及潮汐表等資訊,所以,依其航線採用各沿岸國政府發行的官方認可電子航行圖(Official ENCs)。

而台灣已於2020年1月1日宣告將我國電子航行圖納入港口國管制項目之一,進、出國內港口的外籍船舶皆應配備我國所授權發行的電子航行圖,但電子航行圖並非一次性買斷,每艘船舶每年都要購買使用權,光是亞太航道就有5萬多艘船,平均一艘船舶至少要買10張左右,且每張都以美金計價,銷售金額十分可觀。

圖片
台灣自身的海圖測繪能力強,更新頻率也快,目前有許多亞洲及歐洲等國家使用。取自臺灣電子航行圖中心

王成機說,目前使用的國家來自香港、中國大陸、新加坡、日本、韓國、澳洲、法國及丹麥等,截至今年8月初,內政部已發行涵蓋中華民國領海及台灣近岸海域108幅電子航行圖,累計授權逾121萬幅,有2萬359艘船舶使用。

更多太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