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通史》白話文版問世

連橫曾孫女、連震東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連惠心。(本報資料照片)
連橫曾孫女、連震東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連惠心。(本報資料照片)

台灣通史》2021年問世滿百年,在時隔兩年後,由文史學者陸續投入轉譯的白話文版也宣告完成。作者連橫的曾孫女、連震東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連惠心表示,《台灣通史》補足了現在歷史課本讀不到,近270年中國人在台灣治理的歷史,第一階段先讓更多人不會因為文言文的距離感而親近《台灣通史》,再接下來將會製作YouTube影片,「到時候應該是任何人都能看懂這段歷史故事」。

十八位學者 耗時兩年

連惠心感慨自己曾聽聞的對話,小學老師問:「中華民國的前一個朝代是什麼?」小朋友回答:「日本啊!」連惠心回憶自己的學習經驗,雖然小時候因父親任外交官而長時間在國外,但中文課一點也沒落下,「媽媽會拿著台灣的小學課本教我們,該學的歷史、文化也都在其中,但現在的課本好像學不到這些。」

鑑於愈來愈多人對於歷史沒能有更全面的認知,文言文的課程也愈來愈少,眼見父親連戰心心念念多年的《台灣通史》白話文計畫還未能開展,連惠心認為只邀請一位大儒轉譯,勢必會耗費10年、20年功夫才能完成,決心邀請學者群策群力,「一開始也沒辦法想像有哪些學者會願意參與,有些學者直言受到壓力不便參與」,幸而最終邀集17位學者參與翻譯,再由一名學者統籌修潤,共18名學者在兩年內完成了白話文版。

《台灣通史》作者連雅堂在自序中曾言「台灣固無史也」,清乾隆時所修的《台灣府志》也只侷限於各區域,和全島的史事無所關連,然而台灣自海運開通以來成為西方勢力所爭之地,外交和戰爭禍事接連而來,過去的史書中也都未提,而後朱一貴、林爽文等反清復明的民變也未有完整記載,「夫史者,民族之精神」更是為人處事的警惕與借鏡,因此用了10年的時間完成《台灣通史》,從隋代開始至台灣割讓日本為止,希望將台灣300年來的史料鉅細靡遺呈現在其中。

製作影音 看懂台灣史

參與轉譯的學者,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教授吳昆財指出,此書完成於《馬關條約》後台灣割讓予日本,因此特別感慨於受異族統治時「身為台灣人,不可不知台灣史」,雖不必論斷連雅堂先生在台灣史的地位是後無來者,但《台灣通史》所開創的體例:具通史性質,又具備紀傳體例,「前無古人堪為學界共識」。

吳昆財指出,《台灣通史》堪稱台灣的百科全書,舉凡礦產、交通、宗教、風俗、工藝、農業都以〈志〉的體列蒐集其中,在此時讀《台灣通史》,除了傳承民族精神,亦是溫故而知新,讓今人知道先人祖輩的食衣住行、經濟制度,也知道後人又完成了哪些典範。

《台灣通史》中的〈列傳〉,多有文人志士為這片土地付出的篳路籃縷,吳昆財指出,以廣東來台的陳殯為例,即是知名的清官,一生奉獻,身後兩袖清風,台灣人感念他,如今在台南的北極殿還供奉有其神像;又如有「台灣孔子」之稱的沈光文,在台組織有「東吟詩社」,也對台南善化的原住民有醫療、文教的貢獻。

為了讓年輕世代親近、閱讀《台灣通史》,完成白話文版是第一步,連惠心指出,白話版接下來會致贈各國、高中圖書館,第二階段則是已在進行的影音化,未來將逐步在影音平台釋出,「白話文是讓所有的人都能讀,影片則更輕鬆一些,讓學齡兒童也能看懂歷史故事。」連惠心表示,一如期待自己的孩子能從小讀歷史以緬懷祖先,傳承民族精神,連震東文教基金會也將持續致力於讓這塊土地的孩子,保有慎終追遠的人文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