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科大志工團前進肯亞 支援數位教育資源

台科大志工同學送禮給肯亞學生。(圖:台科大提供)
台科大志工同學送禮給肯亞學生。(圖:台科大提供)

▲台科大志工同學送禮給肯亞學生。(圖:台科大提供)

台灣科技大學數位學習與教育研究所及師資培育中心,集合十八位志工學生,包括十四位台科大學生、北護、清大及中國科大的學生,由翁楊絲茜教授率領前往非洲肯亞多所中學,進行數位教育資源支援。在營隊課程之外,也前往育幼院參訪。

剛抵達肯亞,志工同學邱楚涵說,到達後肯亞後,搭乘巴士途中,發現道路比想像中平坦,當地人民以步行方式上班,抱持著尊敬的心態,最讓她印象深刻的事情是讓育幼院孩子自我介紹的環節,結束後她跟一位十三歲的男孩單獨聊天,男孩跟她說,他未來想成為警察,原因是因為警察可以維持秩序及治安,他想保護他想保護的人,在回程的路上,她一直在思考,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位男孩有這樣的想法,自己能做的只有默默祝福他。

江明晏來說,最印象深刻的是當地靈修中心及學校熱情的接待,用自己種的蔬果、養殖的動物、烹飪食物來迎接大家,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這些當地人民卻能夠無私地分享自己所擁有的,用有限資源創造美味食物,讓大家感受到家的溫暖,在活動開始前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到肯亞,當看到他們投入在其中並喜歡課程,瞬間就感覺自己小小力量得到了回饋,感動難以言喻。

在營隊中,志工同學們發現跟自己年紀相仿的學生,對電腦及網路的陌生。王宥人說,有些肯亞學生是很生疏的操作滑鼠,連點擊或是移動也都不太會,從這一點點小事就可以感覺到資訊落差的距離,因此也必須思考要如何縮短這樣的差距。

黃榮恩表示,所參訪的肯亞學校是需要通過國小畢業的國考後進入,需要有優秀的成績,而學費每學期大約是九百新台幣。要有人贊助,才能有學生入學。而環境則是洞式廁所,和沙土飛揚的校地。他自省後認為,以自己的標準憐憫他人,並不準確公平,因為對一些學生而言,有安身之處已是幸福。

陳玉婚認為,到肯亞是脫離在台灣的舒適圈,看見繁華也看見窮苦的一面,好像無法改變這裡的所有事物,但心中卻埋下,未來能轉變這裡的一天。到肯亞學習到感恩很重要,每天晚上都有小小反思活動:今天要感謝誰?今天要對誰道歉?透過每日的感恩,讓大家瞭解彼此的重要,透過言語化成一種愛的表達,是很特別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