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供應鏈 全球新版圖
文.趙正瑋
美國總統大選後,對於台灣企業而言,供應鏈移出中國的趨勢不會有變化,這已然成為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的共識,美國是台灣最大的終端出口市場,台灣的產業政策與美國牽連極深,美國政策也會深刻影響台灣。
美國兩黨對中國皆強硬,但對於盟友或貿易夥伴的態度差異較大,在美中貿易對抗的態勢逐漸升溫下,全球供應鏈的移轉速度將加快,台灣企業須盡可能的分散供應鏈,趨避風險。
美總統大選牽動全球供應鏈
2018年中美貿易戰後,友岸外包、近岸外包成為全球供應鏈的發展趨勢,雖然在短期內會造成遷廠、人員培訓等成本增加,但從地緣政治角度來看,倘若持續留在中國,恐將面臨高關稅的壓力,在美中於貿易、政治、科技、軍事等領域全面競爭態勢白熱化,熱戰的修昔底德陷阱或不會這麼快發生,但貿易和科技的衝突卻無法避免。
尤其美國企業的供應商皆開始從中國轉移至越南、泰國、菲律賓、印度、墨西哥等國,且在中國的人口紅利、政治穩定度、對外資補貼政策皆漸無吸引力時,外資就像重力加速度般離開中國。
無論兩黨哪位候選人勝出,對中政策的基調都不會改變,此前川普提高對中關稅和技術管制的政策,就被拜登保留,並持續對中強硬,顯示這已成為兩黨共識,全球供應鏈從中國+1,漸變成中國+N,這次美國總統大選後,全球供應鏈轉移的速度只會更快。
減稅成兩黨共識 但在企業稅與關稅呈現分歧
民主黨的經濟政策較偏向大政府主義,透過提高富有階級的稅率,增加移轉性支出,將資金補貼弱勢族群。
此外,民主黨要求增加企業稅自21%提高至28%,以提高政府稅收。而且恢復兒童稅收抵免(CTC),提案新生兒第一年最多可獲6000美元稅收減免,並計畫提高聯邦最低薪資。
而且,停止對小費課徵所得稅,對於美國服務業勞工來說,小費收入也是主要收入來源,這能增加一般勞工的消費支出,且美國的國內生產毛額(GDP)近7成為消費,此舉能托底消費支撐。
川普的政策對企業主較友善,減稅刺激企業發展,並以關稅作為談判條件,對盟友和貿易夥伴較具競爭性。
此外,川普提案將企業稅自21%降至15%,有利企業改善成本結構。並對所有進口商品課徵10%-20%關稅,針對中國加徵60%以上關稅,此舉有可能增加消費成本,並引起輸入性通膨。
圖片來源:Pixabay
※精彩全文,詳見《理財周刊》1263期,2024.11.08出刊。
※理財周刊1263期更多精采文章:
◎新聞熱線>FOPLP金屬載板唯一技轉方認可供應商 鑫科訂單增溫 營收逐季成長
◎新聞熱線>時隔4年!第三屆污水處理廠技能競賽重啟,聚焦專業技術與水資源守護
◎新聞熱線>金日升建設看好安平市政特區 推「虹韻」大樓案享學區宅、公園優勢
◎新聞熱線>被低估的優質市地重劃區 傳家好宅即將完工
◎藝饗新視界>從織品到自然的跨界對話:李佳玲《野草與花》個展喚醒細微之美
◎理財我最大-寶山會客室>解析零售帝國商業版圖 揭密美廉社物美價廉的秘密
◎發行人語>美股大選後漲什麼
◎全球理財觀>川普重返白宮 聚焦AI、特斯拉、IP等概念股
◎理善大家來>印度排燈節臺北賓館再度盛大舉辦
◎封面故事>台股供應鏈 全球新版圖 美大選後分析 聚焦輝達財報 AI股與航運股
◎房市觀察>2025年量縮價跌 打炒房對策→稅制改革
◎華生的投資前瞻>AI散熱需求驟升 「浸沒式冷卻」蓄勢待發
◎AI機器人投資組合>投資組合 皇昌漲幅最高21.24%
◎幣圈時事>微軟將投資比特幣逾52億美元? 董事會與大股東間的拉鋸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