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輝比華」展現華人企業的世紀奇蹟

(示意圖/本報系資料照)
(示意圖/本報系資料照)

乍看「台輝比華」4字,敏感的人會聯想到兩岸優劣之比的意識形態。其實相反,它代表了令人驕傲的兩岸4家企業:台積電、輝達、比亞迪、華為。在台海關係緊繃的幽黯時刻,它們分別綻放出炫目光芒。

這4家企業造就了下列成績:

台積電: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領頭羊、市值近23兆台幣、台灣經濟的護國神山、股市的漲跌指標。

輝達:全球市占率最高的視覺運算公司、市值逾3兆美元、已超越蘋果成為全球第2大公司。

比亞迪:全球新能源汽車的新盟主、最大的電動汽車生產商、全球電動車市占率坐二望一。

華為:中國大陸高檔智慧手機的首要生產與銷售商,市占率已超過長期壟斷大陸市場的蘋果。

四巨頭皆有各自的「AI故事」。但本文擬在探討各企業發展過程中的經營遠見與因應智慧。

先談台積電與輝達。台積電除了歸功於80年代李國鼎等「威權政府」策士的遠見之外,張忠謀打破當時美、日半導體大廠從晶片設計、製造到封裝測試全包的做法,改採沒人試過的專業晶圓代工模式,方使日後眾多上游IC設計公司紛紛與台積電合作,TSMC終於超越美、日等國,今日反而變成他們爭取的對象。

台積電「化競爭對手為合作夥伴」的睿智做法不但壯大自己,也幫助了別人,包含輝達創辦人黃仁勳。輝達多年來以設計與銷售GPU為主,趕上AI風潮,逐漸使得市面上生成式AI軟體大多只能在輝達的GPU上使用。這一壟斷性優勢逼得美國政府準備祭出「反壟斷調查」。同業也蠢蠢欲動,準備打破其主導地位。但輝達的優勢在可見的未來還是無可取代。

次論比亞迪與華為。比亞迪2013年在加州Lancaster設廠,僱用800多名美國工人,70%的生產材料來自美國本土,符合當時川普政府「美國優先」的號召。當地官員與員工皆對英國媒體BBC表示,比亞迪幫助了L市的經濟與就業。但華府國會議員卻懷疑比亞迪製造「間諜巴士」通行各處蒐集情報,於是藉《國防授權法案》禁止當地購買比亞迪車種,搞得L市官民哭笑不得。

除了美國以外,比亞迪更已逐步占領全球南方電動車市場。去年進軍巴西,趕走原有的福特汽車,也是有趣的案例。

巴西是舉世第2大乙醇燃料生產國,在巴西銷售的汽車必須有4/5以上使用乙醇燃料,當地美其名曰「靈活燃料」。此一規定讓各國電動車製造商裹足不前,但比亞迪居然「客製化」研發生產能使用乙醇燃料的混合動力車,終於打進巴西市場。

華為這些年飽受美國禁令制裁,但它在逆境中迂迴前進。如研發創造原有美國科技的替代品,以減少對美國的依賴;並成立哈勃投資部門,廣購各供應商的技術,增強調整元件的能力。《經濟學人》近稱,美國切斷華為與西方技術的聯繫,不但沒有扼殺它,反而增加了它的創新能力。

華為在大陸高檔手機市場現已超越蘋果,月前發布首款AI筆電「MateBook X Pro」,逼得美國又使老招:撤銷英特爾、高通向華為銷售晶片的許可。有人比方說:好像隔壁家的孩子功課好,這家父母不檢討自己的教育方式,卻不准孩子借鉛筆給鄰居玩伴。

多年前一位政壇長者曾向我浩嘆:「中國人的民族性,發揮在經濟事務上,可將經濟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但若用來搞政治,也可將政治的醜陋點弄到登峰造極」。證諸今日兩岸各自面臨的不安與挑戰,當家領導們是否可從企業家學到一些智慧呢?(作者為前大使、國立清華大學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