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四接東移方案 立委要求環評會應退回

基隆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王醒之、陳薇仲與兩位立委等人主張,環評會應退回四接填海方案。(記者張上耕翻攝)
基隆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王醒之、陳薇仲與兩位立委等人主張,環評會應退回四接填海方案。(記者張上耕翻攝)

記者張上耕/基隆報導

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與立委陳椒華及賴香伶等人,昨天舉辦「填海方案一直來,航運生態全都die:環評會應退回四接填海方案」記者會,針對環保署將在七月七日以線上會議形式舉辦「協和發電廠更新改建計畫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初稿」,質疑環評會議線上舉辦的合法性,四接東移方案不僅未重做調查直接審查,對基隆海洋生態及基隆港運作依舊造成嚴重影響,強力要求環評會應退回四接填海方案。

立委陳椒華表示,環評法第十條規範開發案於公開說明會後界定評估範疇,包括替代方案、應環評項目等,但目前台電四接的填海造陸範圍已全數東移,跟原方案完全不同,沒有重疊,但仍屬於「基隆市水產動植物保育區」,等於填海造陸區域已非原調查評估的範圍,因此應重新進行範疇界定,不能沿用原案的初審,接續進行第四次審查,甚至應該退回重新進行東移案的環境生態調查,陳椒華支持在地的訴求,退回四接填海方案。

陳椒華指出,目前台電提出的四接東移填海方案,違反「海岸管理法」的「自然海岸零損失」政策,因預計填海的位置是天然海岸,在海域資訊整合平台的資訊也是如此顯示,台電的東移方案恐將造成近四百公尺天然海岸線的損失,她呼籲,內政部身為海岸管理的主管機關,應本於職責,反對各種在既有港區外天然海岸的填海造陸工程,落實「整體海岸管理計畫」,維繫自然系統、確保自然海岸零損失。

媽祖魚保育聯盟理事長、前環評委員文魯彬律師表示,資訊的完整及正確揭露,是環境影響評估很重要的部分。台電協和電廠更新改建計畫附屬設施第四天然氣接收站,將預計填海的位置往東移,填海面積由十八點六公頃,微幅縮減為十四點五公頃。開發地點既然不同,相關環境項目(含物理及化學,包括地形、地質及土壤、底質;水文及水質;氣象及空氣品質;噪音;振動;異味;廢棄物;溫室氣體等;生態;景觀及遊憩;社會經濟;文化等)應全部重新調查、分析,不能拿變更前的舊資料蒙混。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表示,海岸管理法第一條要求「確保自然海岸零損失」,四接東移方案規劃填埋白米甕炮台下方的自然海岸,不僅牴觸自然海岸零損失,亦破壞基隆的重要景觀。天然氣屬高碳排的化石能源,且價格及供應均易受國際局勢影響。台灣目前已經有十二個運轉中的燃氣火力發電廠,其中,大潭、興達正在擴建,大林也想擴建;而台中正在新建,政策過度偏重天然氣,不利國家能源安全。協和電廠鄰近新瀨海底火山,學者李昭興教授曾指出有地熱潛能,協和電廠轉型應直接轉型為再生能源電廠,而非繼續擁抱化石能源。

基隆市船務公會前任理事長曹育民說,四接選址錯誤,將導致基隆港最後的生機,被急速扼殺。目前選址方案規劃在基隆港外設置,除容易在軍事上直接成為目標,一個簡單的軍事行動就可以同時讓商港、軍港、天然氣接收站及電廠同時停擺;此外液化天然氣船(LNG船)還將跟基隆港大小商船貨輪、旅客郵輪共用單一航道,未來的衝擊可想而知。而開工後長達七年的施工期間,幾乎就是直接掐住基隆港的咽喉。

他指出,LNG船是危險運輸船舶,不但限制必須在日出至日落間的「白天」作業,依照規定行進時更必須有安全距離,船首前二海里、船尾後一海里、左右兩弦各一百五十公尺內都要淨空,不得有船隻,同時離岸一百公尺、水面上一百公尺,都會變成管制的紅區;此外,如遇七級風以上要暫停、遇雷雨要暫停、能見度若低於二海里就暫停、有溢波浪高於二點五公尺就要暫停。而LNG船船身動輒三、四百公尺長,更別提進出基隆港時還需要有引導船、消防船、警戒船同時執行,這些作業對基隆港現有的運作不會有影響嗎?

基隆市野鳥學會理事長鄭暐表示,全世界因應氣候變遷的減緩和調適,積極發展再生能源,協和電廠的地理位置是可以再生能源,作為更新改建的標的,讓協和轉型以符合市場趨勢的綠電為主;現行的環評案所提案的天然氣,非屬再生能源,且天然氣接受站的填海造地方案更違背環境永續標的與精神。

基隆護海公投領銜人、市議員王醒之表示,基隆市的火力發電廠就像是接力賽一樣,一棒接著一棒。從民國二十六年北部火力發電廠,開始運轉到民國七十年除役,緊接著交棒給協和火力發電廠,從民國

六十六年開始運轉至今,這兩座電廠總共運作九十年,排放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懸浮微粒等各種汙染也長達九十年,這是整整四到五個世代。

王醒之指出,協和火力發電廠每年的總發電量,約五十三億度,基隆市一整年的各類用電加起來也才十四億度左右,其他的電力都送到其他縣市,但汙染卻留在基隆,基隆一直以來是「北電南送」的縣市。如今,協和電廠要轉型其他汙染較低的發電方式,基隆人當然不會反對,而且基隆人也會願意縣市合作區域分工;但是,若要同時逼基隆人斷送自己的海洋生態與基隆港生機,吞下第四天然氣接收站,填掉外木山海域,這是「軟土深掘(台語)」,對基隆人一點也不公平,是完全沒有「轉型正義」的能源轉型。

基隆市長參選人陳薇仲議員表示,「環境影響評估法」除提到環境影響評估應「公開說明及審查」,並明定當地居民可提出意見、參與勘查及公聽會,以完善知情權與可能涉及之環境人權。她批評,台電在走了近三年「四接開發」環評中,卻突然更改破壞與開發標的、直接將四接填海範圍「東移」,卻不用重新完整調查生態與海岸影響,跳過對在地居民、基隆航港界舉辦公聽會、參與現勘,完全把環評與調查當程序過水,更蔑視程序正義與重大開發案的在地公民參與、依

法賦予的知情權。環保署還在「正常生活」的狀況下,還以「線上開會」來協助台電以資訊落差闖關,讓人質疑開發單位用「偷吃步」、環保署還幫忙用程序護航。

陳薇仲質疑,台電用舊的生態與海岸影響資料,企圖蒙混過關,環保署應就「環境影響評估法」,依法要求台電基隆四接東移的填海方案,重新按部就班地完成各環評程序。強調四接東移方案,直接填築在內政部認證的自然海岸線上,同時更靠近基隆港,除生態影響,更可能造成基隆港船隻進出成本,造成基隆西海岸景觀、海岸生態與漁業資源大幅破壞,更可能造成「基隆港滅港」,全面性破壞基隆產業。

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與立法委員陳椒華及立法委員賴香伶,強力要求環評會退回四接填海方案,東移方案不該用舊的生態海岸影響資料蒙混過關,請依環評法完整調查後送審。強調基隆人都期待,運轉九十年的協和電廠,可以能源轉型為其他汙染較低的發電方式。為避免「航運生態全都die」,請環評會退回四接填海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