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高國際支持度!台灣即將獲得WHA門票?

「我們能夠幫助世界,我們也正在幫助世界。」2023年世界衛生大會(World Health Assembly, WHA)將於5月21日展開,台灣至今仍未收到大會邀請函,這次卻獲得史上最高的國際支持度。台灣真的即將取得WHA門票?

在台灣行動團出訪日內瓦的前一日(18日),外交部與衛福部舉辦雙部長記者會,重申台灣對參與WHA的決心。


今年台灣獲得許多國際支持,包括G7外長會議、歐盟外長會議、美國、日本、友邦等,皆公開支持台灣參與WHA。外交部長吳釗燮提到,目前台灣支持聲量持續攀升中。到底為何今年台灣能獲得史上最高的國際支持度呢?WHA台灣代表團,又該如何掌握嶄新契機?

因中國阻撓,台灣被排除在國際公衛體系之外

台灣今年已連續第七年未收到WHA邀請函,這個現象並不意外,因為台灣要參加聯合國相關組織和會議的最大挑戰就是中國。

「中國的干擾持續進行中,阻撓年復一年,」吳釗燮直言。而中國的兩大干預方式除了向秘書處施壓,還有策動WHO會員國反對台灣加入。

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全球衛生研究中心主任吳宜瑾提到,往年,WHO秘書處對於台灣議題,總曲解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認定台灣屬於中國的一部分,因而拒絕討論台灣加入WHO。

疫情後,因台灣防疫的優良表現和友好國家的支持,WHO秘書處態度有所改變,2020年WHO曾發布關於台灣入會的立場聲明,文件提到台灣議題將交由WHO全體會員國投票決議。吳宜瑾也分析,雖然WHO對台灣入會的立場變得較中立,但因中國在WHO會員國間的威逼利誘,短期內,台灣入會的機會仍然渺茫。

專家剖析 多國支持台灣的兩大主因

即使現實殘酷,但國際輿論風向卻大幅改變中。政大外交系系主任盧業中觀察到,今年支持台灣參與WHA的國家數量和發言層級皆有所提升,可說是質量齊增長,包含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John Blinken)、G7外長會議等大國和知名國際組織都支持台灣。而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助理教授陳宗巖分析,台灣參與WHA的國際聲量大漲,主要受外界對中國好感度下降和美中角力所影響。

原因一:中國國際好感度下降,中國隱瞞疫情、危害人權 引發國際社會負評

陳宗巖提到,新冠疫情下,中國隱瞞疫情資訊、不人道的防疫措施等,都讓其國際好感度大幅下降,「上一次中國好感度巨幅下降是1989年的六四事件,」

此外,香港反送中事件、新疆在教育營等中國一連串侵害自由人權之舉,引發國際社會譴責。2022年11月,包含美國、英國、加拿大、日本在內的50個聯合國國家,連署譴責中國政府在新疆「嚴重且有系統地」侵害人權。中國國際好感度下降,也讓捷克、立陶宛等歐洲國家紛紛表示支持堅守自由民主價值的台灣。

原因二:美中角力
氣球事件加深美中矛盾 拜登政府對台政策友好 

不只是疫情,台灣近來獲得美國及其他民主國家公開支持,主要受到日益惡化的美中關係影響。

去年G20的美中領導人會面,雖曾短暫讓兩國關係改善。今年初,中國高空氣球在美國上空盤旋數日的事件導致兩國關係繼續下滑。盧業中分析,當前拜登政府與川普政府不同,以中國持續破壞台海現狀、加強軍事部署為由,出面維護台灣。

美國眾議院本月16日更通過「台灣國際團結法案」,反制中國透過扭曲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阻止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的行徑。

台灣沒有參與WHA 資訊取得速度慢

衛福部長薛瑞元認為,「台灣不是WHO會員國」這件事是雙方的損失。台灣無法獲取第一手國際公衛資訊,也不能參與國際醫療規範的制定過程。而WHO則無法在疫情初期便獲得台灣的醫療資源與防疫經驗分享。

衛福部長薛瑞元。張智傑攝
衛福部長薛瑞元。張智傑攝

盧業中更提到,國際組織作為資訊溝通的重要平台,「如果我們沒有參與在其中,我們的資訊取得就會落後。」

該追求「有意義且實質」的參與  人才培育才能深化國際連結

而現在,衛福部和民間組織已陸續出發前往日內瓦,參與WHA各種周邊活動。有些台商僑民團體負責在大會會場外宣達台灣立場,有些醫療公衛專業人士或團體則參與公衛交流活動。

陳宗巖比喻,場外宣達和參與周邊會議就像刷存在感,「唯有持續地參與,才能讓大家知道我們參與的決心。」盧業中則認為,台灣行動團應避免「放煙火式」短暫參與,而要把握參與論壇演講的機會,和國際組織或專家建立深度關係,並且在回國後仍保持合作,畢竟,唯有持續深化互動,才是實質又有意義的國際參與,也呼應外交部對台灣加入WHO的宗旨「Health for all—Taiwan Can Help」。

更多精采報導,歡迎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看更多遠見雜誌文章:
疫後WHA首登場:大流行公約制定備受關注
挺台參與WHA、WHO!G7外長重申台海和平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