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佛醫學教授教你長壽之道:遺傳只佔30%!「孤僻」是百病源頭

全球步入高齡化,如何有品質的變老,是眾人關注的議題。美國史丹佛大學兒科、微生物學和免疫學教授Philip Pizzo博士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上分享了他對21世紀長壽之道的思考。Philip Pizzo指出,不少疾病領域都已經能夠精準診療,只有約30%的早死可歸因到遺傳問題,其他像是社會環境、環境暴露以及社交活動,都是重要影響因素。

個人生活習慣可抵消遺傳風險

Philip Pizzo強調,非常多疾病的遺傳風險因素,都可以透過改變行為和生活方式而得到改善。在失智症高遺傳風險的人群中,良好的生活方式與最終患病風險較低有關,這是透過行為和生活方式減少疾病的有力例證。

他提到,改變生活方式,還可以改變肥胖、心血管疾病、癌症和其他疾病的風險。健康生活方式應當被納入臨床實踐的一部分,和醫學手段一起共同發揮作用。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當下,保持鍛煉習慣的人口比例還遠遠不夠。

孤僻是百病來源!社交參與程度越高,越能快樂長壽

Philip Pizzo指出,對健康的衡量標準還強調了社交聯繫的重要性。《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在2018年的一項報導顯示,美國和英國有1/5的成人表示感到孤獨,2019年密西根大學健康老齡化調查發現,50-80歲人群有1/3缺乏陪伴,這一現像在失業、文化程度較低或收入較低的女性中更為普遍。

社交孤立對預期壽命有著負面影響,而融入社區則與長壽正相關。一項覆蓋148項研究、40.9萬受試者的的分析顯示,積極的社交關係與生存率提高50%相關,社交孤立的人群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29%,中風風險增加32%。

有生活目標,才有活下來的動力

發表在《JAMA》旗下期刊的一項研究分析了近7000名退休成人的健康狀況,表明更強的生活目標與降低死亡率有關。Philip Pizzo博士鼓勵大家,在工作和生活中積極尋找有意義的目標,並不斷調整、為自己尋找新的意義。

史丹佛大學教育學教授William Damon博士在對1200名12-24歲青少年的觀察中發現,有20%的人表達了在自我利益以外的目標。在另一項針對近1200名50歲以上人群的研究中,31%的人關注改善他人生活、改善世界、教育他人、促進社區發展或其他精神目標。這些目標、興趣都有望讓人更健康長壽。

圖片來源:freepik

史丹佛教授給出促進長壽 3 建議

基於對上述現象的觀察,Philip Pizzo博士提出了與延長壽命相關的 3 項建議:有目標感,參與社交,採取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

這些措施在人生的各個階段都很重要,從臨床角度而言,這些要素也應當成為健康評估的一部分,醫生可以幫助患者制定相關計劃,促進上述三項建議的達成。而且,這些因素對於減輕醫療負擔、社會乃至經濟成本都有好處。

參考資料:A Prescription for Longevity in the 21st Century

文/林以璿 圖/何宜庭

更多Heho健康網文章
運動能提升免疫抗失智!治療師推薦:50歲以後最適合這9種運動
健身是最短命的運動!新研究:最能延年益壽的運動是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