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博館特展盛大登場 探索常玉與臺灣前輩藝術家的藝術旅程

文化部長李遠(右二)參觀「他者.他方:常玉與旅法藝術家的巴黎跫音」特展,欣賞常玉作品。
文化部長李遠(右二)參觀「他者.他方:常玉與旅法藝術家的巴黎跫音」特展,欣賞常玉作品。

▲文化部長李遠(右二)參觀「他者.他方:常玉與旅法藝術家的巴黎跫音」特展,欣賞常玉作品。

國立歷史博物館即日起至十二月八日舉辦「他者.他方:常玉與旅法藝術家的巴黎跫音」特展,展出陳清汾、顏水龍、楊三郎和劉啟祥等四位臺灣前輩藝術家的創作,包括陳清汾的《巴黎的屋頂》、顏水龍的《港風景》及劉啟祥的《法蘭西女子》。同時,展出常玉四十四件作品,包含《菊》及《四女裸像》二件重要作品;展覽也涵蓋來自國內外收藏單位的藤田嗣治精選作品。「留法三劍客」中,吳冠中的《巫峽魂》、朱德群的《他鄉夜》、趙無極的《抽象畫》等融會東方特質與西方抽象的作品,以及潘玉良的《酒吧+女郎》及袁樞真《遠浦歸帆》都在展覽中與民眾見面,充分展現他們在巴黎生活與學習的獨特視角。本展覽突破以往僅聚焦常玉作品的框架,勾勒出臺灣藝術史的多元性與國際視野,呈現從常玉到席德進三個世代藝術家在國際藝壇與自身傳統之間的交流與創新,為臺灣及華人現代藝術的發展注入新活力。

文化部長李遠出席本展覽開幕式及座談會,李遠致詞時特別以二○一八年史博館閉館整修的標語,回憶他從小住在史博館旁,父親總要他以崇敬的心到博物館看展,養成他一直到現在在國內外都喜歡到美術館的習慣。李部長說,「我真的很喜歡看常玉展」,常玉雖然沒有來過臺灣,但是臺灣卻讓常玉成了世界知名的藝術家,相對於他也很喜歡的馬諦斯畫風奔放,常玉以更簡單的色彩、線條,展現出創作的自信,「雖然我買不起,但是我對常玉的畫真的是百看不厭」。李遠說,史博館六年的閉館時間雖然很漫長,但是能重新跟所有的藝術家重逢,並藉由展覽與世界連結,真的是很美好的事情。

史博館代理館長王逸群表示,此展是史博館二月重新開館後最重要的特展,有兩個感動的部分,首先,在臺灣當時生活條件仍處艱困的一九三○年代,四位臺灣前輩藝術家分別從臺灣、日本出發前往巴黎,與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們相遇,此展呈現出藝術家們在巴黎生活累積的經驗與產生的影響;其次,如果常玉的畫作不在臺灣,常玉不會進入世界的藝術史。史博館將繼續延續臺灣前輩藝術家的精神並推向國際,同時特別感謝在場參與開幕式的中小學校長,透過特展來連結藝術教育向下扎根,深化臺灣藝術之美的意義。

特展策展人陳貺怡指出,此次特展透過藝術家的作品與生命故事,描述當時大時代脈絡下臺灣藝術家創作風格的遷徙與流動,以及東方藝術教育如何融入西方元素,藉由向觀眾講述藝術家之間交會、感動的故事,以另一種新的眼光再認識常玉。日本輕井澤安東美術館館長水野昌美除了特別感謝展覽各相關機構的協助,也點出旁邊展櫃內藤田嗣治的自畫像,宛如他也在開幕式的現場,跟在座的大家一同感受這場藝術饗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