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改如何有感 台灣司法人權進步協會:先讓人民看懂聽懂

【綜合報導】蔡英文總統上任後,高舉司法改革大旗,召開全國司改國是會議。但一年半下來,多數人對司改仍沒有信心。台灣司法人權進步協會理事長何俊英受媒體訪問時指出,追根究柢,就是因為司改內容太過打高空才讓人民無感。要有感,第一步就是要讓人民能夠看懂、聽懂。

有媒體一月底公布民調司改相關民調,可看出高達近6成(58%)的民眾不信任司法,遠高於相信司法的25%。此外,還有近半數(49%)民眾不信任檢察官公平公正辦案、6成以上(61%)民眾對蔡英文總統推動的司法改革沒信心,比例均比往年提高。

司法體系的律師、法官、檢察官等,常給人菁英階級、高高在上的感覺。久而久之,自然與人民脫節。從1999年的「全國司法改革會議」開始,到2016年蔡英文推動的「全國司改國是會議」中,都不斷要求「讓人民參與」,但仍是象牙塔中的閉門造車,挽救不了人民對司法失望的結果。對於人民對司法改革無感,台灣司法人權進步協會理事長何俊英認為,要讓人民更有感的,是檢察官偵辦速度快,態度好;法官判得又快又好,最重要的是「用人民懂的語言」。何俊英強調,以往的書類「司法語言」太多,民眾看不懂、聽不懂,所以如何用人民的語言解釋法律問題,讓民眾清楚知道什麼叫打官司?自己有沒有道理?這才是人民有感的司改。

政治人物「接地氣」,紛紛開啟直播讓民眾看到他們政治人物在做甚麼。司法改革亦是,唯有讓人民看懂聽懂,司改才有進一步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