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下飯、聲音變沙啞、喝水容易嗆到恐是食道癌警訊!醫籲3大族群應特別留意

喝水容易嗆到、體重逐日減輕,說話聲音也漸漸變得沙啞⋯⋯小心!這些可能都是食道癌的警訊。國健署指出,台灣每年約有2000多人死於食道癌,當中9成以上患者皆為男性,不可不慎。Yahoo顧健康採訪林口長庚醫院胸腔及心臟血管外科系趙盈凱主任,帶你認識食道癌該如何防範。

趙盈凱醫師簡介。(製圖/Yahoo奇摩)
趙盈凱醫師簡介。(製圖/Yahoo奇摩)

食道癌患者男女比懸殊 跟這些原因有關

一位40多歲男性,經常需要跟客戶應酬,吃飯配酒是常有的事。某一天,這位男性發現自己開始吃不太下飯,只喝得下酒,體重越來越輕。起初以為只是酒精作祟,讓他沒有食慾吃飯,但後來在清醒的時刻,不僅吃飯吞嚥困難,連喝水也容易被嗆到,他才意識到怪怪的,就醫診斷已是食道癌第四期。

統計顯示,食道癌男女比約12:1,是男女發生比例極為懸殊的疾病。之所以會有如此明顯的差距,趙盈凱主任解釋,與食道癌的罹病風險因子「抽菸、喝酒、吃檳榔」有關,男性比較容易有這類的壞習慣;加上男性對疾病的察覺能力相對女性差,即使早期已經出現吞嚥困難、容易嗆到、聲音沙啞等食道癌警訊,除非嚴重影響生活,否則男性朋友多半會傾向忽視症狀。

食道癌患者男性比例尤其高,倘若出現吞嚥困難、容易嗆到等狀況,務必提高警覺。(示意圖/Getty Images)
食道癌患者男性比例尤其高,倘若出現吞嚥困難、容易嗆到等狀況,務必提高警覺。(示意圖/Getty Images)

趙盈凱主任表示,食道癌初期幾乎沒有症狀,得靠篩檢發現,當患者察覺到身體怪怪的、可能是食道癌找上門,普遍已經出現「吞嚥困難」、「聲帶麻痺」兩大症狀,這時因為食道腫瘤本身或是轉移的淋巴結壓迫食道,會造成吃東西不便;若壓迫到主管聲帶活動的喉返神經,則會出現講話聲音沙啞,甚至唱歌無法飆高音等情況。

食道癌早期發現靠內視鏡 3類人建議定期檢查

食道癌不像大腸癌、攝護腺癌,可以透過抽血檢驗,有明確的腫瘤標記,需要做胃鏡、食道鏡,才有機會在最早期發現,但偏偏沒症狀時,不會有太多人主動去做內視鏡檢查。趙盈凱主任觀察,即使近十年來,健康檢查風氣興盛,食道癌病患還是以晚期為主。

有鑑於此,趙盈凱主任呼籲,三大族群一定要在40歲後定期做內視鏡檢查,一是有抽菸、喝酒、嚼檳榔任一習慣者,即便戒除也是高危險對象;二是有喝酒易臉紅體質者,因為體內缺乏乙醛去氫酶(ALDH2)基因,酒精沒辦法被正常代謝,容易在體內產生致癌物;第三類則是長期愛吃非常燙口食物者。

避免食道癌從飲食做起 戒除壞習慣也很關鍵

食道癌好發於50歲左右的年紀,這時病人通常是家庭的主要經濟支柱,趁早治療除了可以提升康復機率,也能讓患者盡早回到工作崗位、恢復正常生活。趙盈凱主任說明,食道癌早期可以透過手術治療,五年存活率高達70%;但若進入第二期,存活率會降到40%;第三期只有20%;第四期僅剩5%,而且食道癌晚期進展非常快,食道嚴重阻塞時會影響呼吸,有時還得靠氣切幫忙改善症狀。

有些人可能擔心,氣切會讓他們終身無法說話,因而害怕、延誤治療。不過趙盈凱主任澄清,大部分食道癌的治療並不需要做氣切,即便需要,大部分的氣切都是暫時性的,等治療結束後,若反應良好,通常氣切都可以關起來,回歸到正常的說話方式。考量食道癌目前是腸胃道相關癌症中,預後最不理想的癌症,趙盈凱主任建議,如果發現食道不對勁,千萬不要耽誤診治,越早發現存活率越高,對生活的衝擊也就越小。

趙盈凱主任進一步分析,台灣的食道癌患者多達95%屬於鱗狀上皮癌,也就是因為抽菸、喝酒、吃檳榔等刺激性物質,讓食道黏膜反覆受到刺激,進而導致食道癌變;西方的食道癌患者則以食道腺癌為主,他們比較多是因為「胃食道逆流」引起食道下端跟胃接口處的食道癌變。

換句話說,台灣人若想避免食道癌發生,第一步就是要遠離菸、酒和檳榔,特別是具有喝酒會臉紅體質者。平常飲食方面,趙盈凱主任提醒,應少吃醃漬食物、紅肉、加工食品,也不要吃喝太燙的東西。

看更多》食道癌症狀有哪些?「吃出來的癌症」誰要特別注意?預防食道癌必備的5大QA

撰稿記者:陳欣

核稿編輯:廖梓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