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多致癌!營養師揭「回鍋油5特徵」判別!居家1習慣也讓好油變壞油


雞排、鹹酥雞、地瓜球…在夜市大啖美食超享受,不過可曾留意過攤商炸鍋中的油品品質呢?營養師許育禎分享「回鍋油」的5大特徵,提醒外食族與夜市族要特別小心,避免大量自由基、致癌物找上門!

壞油大增自由基傷身又致癌!營養師:5特徵抓出回鍋油

營養師許育禎(Ivy營養師)於臉書分享,前一陣子帶小孩逛夜市,看到一家炸物店油鍋「實在太驚人」,不僅整鍋油已明顯發黑,成為「回鍋油、萬年油」,旁邊還一大堆人排隊購買。

反覆使用的回鍋油不僅營養流失、油脂酸敗,還會產生大量自由基、致癌物,不僅增加壞膽固醇(LDL)、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甚至還會增加罹癌風險,因此許育禎營養師提醒民眾,購買炸物前一定要注意回鍋油的5大特點:

  1. 顏色變深、變渾濁

  2. 產生很多泡泡

  3. 油脂變黏稠

  4. 油炸時產生大量油煙

  5. 油炸過後的食物顏色很深-自由基的危害

回鍋油特徵
回鍋油特徵

(出自Ivy營養師的健康教室,許育禎營養師授權)

根據陳博光教授聯合診所衛教資料,自由基會透過破壞DNA與不飽和脂肪酸、攻擊蛋白質、引起發炎反應、衝擊細胞核使基因突變、傷害心血管等多種方式傷害人體。當傷害累積下來,便會逐漸出現器官老化、體力衰退、皮膚鬆弛,免疫力降低,產生疾病及老化,甚至引發癌症。


家用「健康」橄欖油也要小心,煮菜別冒煙!錯誤用法大增自由基

除了外食族群應留意攤商油品外,在家中自炊也小心,因為即便是橄欖油等健康油品,一旦使用方式錯誤,也會讓自由基大大增加。根據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資料,曾有47歲習慣清淡飲食、少吃油炸食品的男子,卻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等問題,才發現是家中「錯誤的用油習慣」導致。原來,他的太太認為橄欖油營養價值高,不論煎、炒、炸都使用橄欖油,但這樣的用油習慣其實錯誤,因為橄欖油經高溫烹調不但營養成份流失,還會使身體內自由基增加,長期下來造成心血管的負擔。

當煮菜時看到油冒煙就要注意了,過了發煙點才烹調食物,就會產生自由基與致癌物質。減重醫師蕭捷健曾在臉書發文統整常見油品發煙點如下。他建議,煎、炒、油炸等料理方式可以使用酪梨油、苦茶油等高發煙點油品,不僅不容易產生油煙,也相當穩定;至於亞麻仁油、橄欖油則較適合涼拌料理。

  • 亞麻籽油:約107~121度

  • 芝麻油:約177~210度。

  • 橄欖油:約190~220度

  • 紫蘇油:約232度

  • 大豆油:約234~238度

  • 葵花油:約227~232度

  • 花生油:約231~236度

  • 苦茶油:約232~252度

  • 玄米油:約254度

  • 酪梨油:約271度

衛福部提醒,油品倒出後最好當次、當日使用,當油的顏色變深、變黏稠,或是油炸時出現白色小泡沫且超過油炸鍋面積一半,表示油脂已發生劣變。油品儲存時,則應將放置在陰涼、乾燥、無日光直射的地方,使用後拴緊瓶蓋,不要放置在爐火旁邊,才是正確的用油之道。


快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讓我們守護你每一天的健康

延伸閱讀:


原文引自:吃多致癌!營養師揭「回鍋油5特徵」判別!居家1習慣也讓好油變壞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