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博愛座文化不相同!日韓讓座差異大

▲各國對於博愛座和優先席的設置和條件有所不同,在讓座文化上也有許多差異。(圖/擷自tfl.gov.uk)
▲各國對於博愛座和優先席的設置和條件有所不同,在讓座文化上也有許多差異。(圖/擷自tfl.gov.uk)

[NOWnews今日新聞] 台北捷運博愛座爭議不斷,18日再度出現老翁因不滿年輕男子未讓座而辱罵掌摑的攻擊事件。盤點國外的博愛座或優先座位設置,各國方式和條件有所不同,在文化上也有許多差異。

台灣

台灣的博愛座起源可追溯至1976年,當時台北市公車業者為紀念總統蔣中正逝世週年,在各線公車普設「博愛座」,強調希望市民能發揮蔣中正「仁慈博愛精神」,主動讓座給老弱婦孺;至於讓座文化,則早一年於1975年,由當時時任行政院長蔣經國開砲,點名台北市的學子在公車上不肯讓座給老弱婦孺,反映道德的低落。

現則根據《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規定,未提供對號座大眾運輸工具應設博愛座,比率不低於總座位數15%。

日本

日本包含公車和電車、地鐵等大眾運輸工具,也會設置「優先席」,上頭有各式符號,包含拄著拐杖的老人、孕婦、抱著年幼孩童者,以及行動不便的人士,或是身體不適者。

然而,日本並沒有絕對的讓座文化,即使是優先座,一般民眾仍會選擇直接坐下,沒有任何猶豫,縱使同個車廂有年長者,也不見得會讓座,原因大致可分為通勤時間較長又擁擠,身體感受疲憊;且日本民眾擅揣摩心態,擔憂讓座可能反對於長者有所失禮。

韓國

韓國地鐵車廂內設有一定比例的博愛座,同樣會用不同顏色做區分,但這些座位宛如「隱形結界」,即使車上擠滿人,年輕民眾也不會隨便坐下,除偶有外國旅客會坐在上面,大多數時間只有長者會在此坐下;亦有部分車廂會設置孕婦專用席。

美國

美國的大眾運輸巴士上設有專屬身障人士的座位,若有身障人士上車,司機可要求一般民眾更換座位。若有身體不適等隱性需求的乘客,上車時應主動告知司機

關於讓座文化,美國長者並不會主動要求他人讓位,一般人若是先起身讓座,也可能讓自認健康的長者心理不平。

法國

法國巴黎地鐵車廂同樣設有優先座位,但對於讓座仍採取較為開放自由的態度,而在巴黎地鐵,這些優先座位,又可依順序來坐,包含戰損榮民、盲人、身體有障害的人士、孕婦、抱著孩童的人士、站立有困難者、75歲以上長輩。

與大多數歐洲國家相同,若擅自讓座長者,同樣可能會被長輩連忙制止。

英國

倫敦大眾運輸設置優先席,圖案標示包含孕婦、拄著拐杖的人士、抱著嬰孩的婦女,同時在公告上多會補充說明,強調座位是給任何有需要的使用者,並非所有人的障礙都是外顯的。

英國也無迴避優先座位的文化,大多數人進入車廂多半有位置就會選擇坐下。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博愛座該廢了?NOWnews跨世代平台邀你提案附議
廢不廢博愛座?衛福部擬擴大對象 主管機關交通部:尊重修正考量
為何老人認為「博愛座」專屬他?竟源自1975年這運動 起因超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