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王不只文武全才 收服疫病名留青史
五府千歲在台灣擁有廣大的信眾,如果說五位王爺中有哪一位的人氣特別突出,吳三王出線的機率非常高,這位擅長風水地理又身兼掃黑組的年輕王爺以文武全才的形象流傳於世,然而在文武兩道之外,吳三王對於壓制傳染病也頗有心得。
據說五府千歲都是隋末唐初之人,五人意氣相投結為兄弟,追隨李淵打天下,但史書中有記載的只有大王李大亮,史書記載李大亮身兼大將軍、太子右衛率、工部尚書等三個重要職務,在唐太宗東征高麗時擔任帝都留守,是為一代名臣。
吳三王本名吳孝寬,根據傳說吳孝寬先是從軍擔任中郎將,之後唐朝開科取士後考中進士,先擔任知府,之後坐到吏部尚書的高位,升天後受玉皇上帝賜封為代天巡狩,在五府千歲中排行第三,聖誕千秋日為農曆九月十五。
保庇NOW在〈吳三王聯手丁府八千歲抗瘟疫!抑制災情信眾感念〉一文中就介紹了吳三王與丁府八千歲聯手收服瘟疫的故事。據傳百年前下崙曾爆發嚴重瘟疫,最後地方人士到南鯤鯓請吳三王到下崙,聯手丁府八千歲一起收服了瘟疫,到現在仍在當地廣為流傳。
除了在雲林下崙與丁府八千歲聯手收服瘟疫,吳三王還有過兩次壓制疫病的紀錄,兩次都是在現在的嘉義縣布袋鎮。
第一次是在日治昭和九年(1923),當時天花仍是致命性的傳染病,而在布袋新塭就爆發了天花疫情,造成當地人心惶惶。面對科技與醫學無法解決的事,台灣的民間信仰中習慣請求神明幫忙,地方人士在商議後決定到南鯤鯓恭請吳三王前來壓制瘟疫。吳三王抵達新塭後神像的鼻端隱隱冒著汗珠,王冠無風而動,似乎在對抗什麼事物。三王爺登上神轎後遶行新塭一圈,並賜下爐丹供病人服用,數天後服用爐丹的病人們逐漸痊癒。
第二次則是在民國三十五年(1946),當時吳三王從南鯤鯓出發前往布袋,神轎正要通過八掌溪,溪北傳來一陣敲鑼打鼓之聲,一隊人馬欲渡溪南下,雙方在溪中相會,卻形成了對峙之勢,正當雙方僵持不下時,一位乩童發起來,對吳三王爺的金身拱手一揖說道:「新岑里發現大事,請三王爺前來作主。」話一說完,吳三王的神轎就往岸上衝並直奔新岑里,原來新岑里發生霍亂,以有許多百姓染病。吳三王的神轎遶行新岑里一圈,幾天之後當地的疫情就逐漸平緩。
吳三王在台灣民間信仰中向來擁有高人氣,在祂聖誕前的進香期回到祖廟進香的團體多不勝數,神明之所以能享有人間香火,除了生前累積功德,在成神後依然心繫天下蒼生,才是神明們被信仰與崇敬的最根本原因。(編輯:黃彥昇)
資料參考:〈南鯤鯓五府千歲與囝仔公〉
更多保庇新聞
吳三王聯手丁府八千歲抗瘟疫!抑制災情信眾感念
吳三王大戰囝仔公之後 三王破額任補不平
吳三王戰力滿點 霹靂手段掃蕩陰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