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祥輝觀點》面對藍白合流 給民進黨黨主席競選人的建議

副總統賴清德參選民進黨主席。   圖:張良一/攝(資料照)
副總統賴清德參選民進黨主席。 圖:張良一/攝(資料照)

[新頭殼newtalk] 這幾年比較關心的觀察重點是在野聯盟的概念和落實。

在野聯盟和聯合執政其實是一體的兩面。那不是一次性的利益交換 ,而是一種長期的價值追求。認知不清就會像已經發生過的因果輪迴,一次次歷史重演,回到原點。

在野聯盟的價值至少有二: 第一,聯合在野力量加速壯大較小的力量。第二,分享權力,創造穩定的多數執政。

這種價值的基本認知,無關內閣制或總統制,或像台灣的這種「總統有權無責制」。而是決定在政黨和其領導人的遠見和格局以及包容的氣度。這裡所指的政黨並非哪個相對大黨,而是聯盟的各黨。

相對於在野聯盟和聯合執政的鮮明概念就是單獨過半,完全執政。如果一個黨單獨過半就要「完全執政」,那可能就是一種對在野聯盟的背叛和短視。如果「完全執政」代表的是曾經聯合的小黨就要完全聽我的,那就不是在野聯盟或聯合執政。那是聯盟之名,團滅之實。

歐洲的內閣制國家,常常單獨不過半,聯合執政變成必要。但並非尋求過半就好,而是追求穩定的多數或少數。

芬蘭國會200席。執政聯盟117席。多出過半17席。

德國國會736席。執政聯盟416席。多出過半28席。

法國國會577席,執政聯盟250席。離過半還差39席。

美國是總統制國家,共和和民主兩黨主導政局,選舉人團票又是「贏者全拿」,這容易造成兩種誤解。一種是忽略聯合執政的存在。以目前的參議院席次而言,民主黨只有48席,加上2席獨立人士,共同成為執政黨,才能在參院過半。在野和聯合執政黨席次是50:50。因為副總統兼參議院院長,在平票時有決勝權。因此,聯合執政黨(民主黨 獨立人士)才成為多數。

這兩位獨立人士都在美國東北的小州選出,長期和民主黨合作。一位是佛蒙特州的伯尼桑德斯,一位是緬因州的安格斯金。他們沒有因為拜登當選總統,就變成民主黨。

而在閣員中,不是「贏者全拿」。贏者全拿指的是某州的普選票贏的一方擁有全部該州的選舉人團票,而不是贏了總統,權力全抓,內閣清一色是共和黨員或民主黨員。

這種現象放在民進黨執政時看,陳水扁總統時期,曾因是國會少數黨,而有和國民黨聯合執政的作法,但很快就破局。兩個國家認同有根本性背離的政黨如何聯合執政? 蔡英文總統時代,內閣中有些「無黨籍」閣員。這類無黨籍都是出身各領域的技術官僚,絕大多數都是過去的國民黨員。這並非在野聯盟/聯合執政的真締。執政黨能夠支配的政經職位,不應成為民進黨派系分贓的祭品。而應該要同時扶植小黨逐漸壯大。

以民進黨而言,在野時是最大的反對黨,這在短期內仍會是事實。但是,即使曾在總統和縣市長以及立法委員的選舉中獲勝,贏得過半席次,但對映基層議員和鄉鎮市長選舉的席次,就不難發現要穩定長期執政的日子,似乎沒有想像中的近在眼前。在野聯盟和聯合執政黨的長期價值是顯而易見的。

因為一時的總統勝選和國會席次過半,就宣稱「完全執政」,或是非要小黨皈依改姓,那種政治暴發戶的心態和嘴臉,恐怕不是真正支持綠色陣營的人所樂見。謙卑不是文告上謙卑,實則發動網軍和側翼圍剿和中央有異見的人。這是公然對前人犧牲奮鬥所爭取的言論自由的公然踐踏和羞辱。

謙卑是捍衛民主自由的基本價值,和權力的分享。實踐上也應該是一種長期觀點,慎選聯盟的對象,不要吝嗇於分享。更不要再炒短線,養惡為患,因果輪迴。

更多新頭殼報導
賴清德副手熱門人選 鄭麗君、蕭美琴二擇一?
吳怡農基本盤就是輸!梁文傑點出致勝關鍵:攻擊是唯一解方!
徐國勇確定主持民視政論節目 傳接棒周玉蔻時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