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美元霸權?李強訪問中東前,沙國對「石油人民幣」持開放態度
中國總理李強近日啟程訪問中東,10日前往沙烏地阿拉伯主持召開「中沙高級別聯合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並訪問沙國。香港《南華早報》報導,沙國工業和礦產資源大臣胡拉耶夫(Bandar Al-khorayef)上周六在香港受訪時表示,沙國願意「嘗試新事物」,對包括在跨境原油交易結算中使用人民幣的新想法「持開放態度」。
1970年代,美國與當時世界上最大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達成協議,確定將美元作為石油計價貨幣,並得到OPEC其他成員國的同意。美元與石油緊密掛鉤,使得國際市場上進行石油交易的經濟體都必須要有美元,美元也因此成為全球外匯儲備貨幣。而所謂「石油美元」即成為支撐美元全球經濟循環及美元霸權的重要支柱。
沙國與美國長達50年的石油美元協議於2024年6月9日到期後,沙國選擇不再續簽。沙國現在可靈活地以多種貨幣出售石油,其中包括人民幣、歐元和日元,未來還會擴大。另一方面,沙國也跟中國政府協商,打算在其石油出口中部分改用人民幣定價,對北京來說,是經濟和政治上的一大勝利。
胡拉耶夫日前進行為期一周的亞洲之行,並於上周末抵達此行最後一站——中國廣州和香港。《南華早報》稱,中國正在更廣泛地擴大人民幣在國際貿易中的影響力。2023年11月,中國與沙國簽署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互換規模為500億元人民幣/260億元沙烏地里亞爾(Saudi Riyal),協議有效期三年,象徵利雅德與北京之間金融合作的一個里程碑。
與此同時,在跨境原油交易結算中更廣泛地使用人民幣,即「石油人民幣」,也被認為是人民幣國際化的下一步,此舉勢必挑戰美元的國際霸權地位。
中國官方網媒《觀察者網》報導,標普全球評級公司(S&P Global Ratings)8月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中國與沙國經濟關係的深化,將推動人民幣在石油採購中的使用。
在被問及有關「石油人民幣」的問題時,胡拉耶夫說,相信沙國會做最符合其利益的事情,他認為沙國總是會嘗試新事物,對新想法持開放態度,「我們盡量不把政治與商業混為一談」。
「從商業角度來看,在供應商和客戶之間,我認為這樣的安排可以根據雙方的自由意願實現。」胡拉耶夫說,「這不是我們從政策角度考慮的問題。」胡拉耶夫描述沙國國內對在交易中使用「石油人民幣」抱持「積極」看法,但他並未給出具體的實施時間表。
而胡拉耶夫率領的沙國工業和礦業系統代表團,旨在加強雙邊關係,吸引中國優質投資,幫助沙國實現經濟多元化。據《南華早報》報導,沙特方面對電動汽車、C919客機和可再生能源基礎設施等中國產品感興趣,希望與來自金屬、制藥、智慧城市、機器人和可再生能源領域中企展開合作。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