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詩意畫》之「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作者王愷,中國美術協會理事長。
作者王愷,中國美術協會理事長。

▲作者王愷,中國美術協會理事長。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的作品《金陵酒肆留別》,是作者即將離開金陵(今江蘇省南京市)東遊揚州時留贈送行友人的一首話別詩,體裁為七言古詩。

詩作背景

此詩約作于唐玄宗開元十四年(七二六年)。李白在出蜀當年的秋天,往游金陵(今江蘇南京),大約逗留了大半年時間。開元十四年春赴揚州,臨行之際,朋友在酒店為他餞行,李白作此詩留別。

詩詞原文

金陵酒肆留別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逐句釋義

風吹柳花酒店滿屋飄香,吳(金陵古屬吳國)地酒店侍女捧出美酒請客人品嘗。金陵的年輕朋友來(為我)送行,要走的(我)和不走的(金陵子弟),各人都把酒喝乾。請你(們)問問這東流的江水,離情別意與它比誰短誰長?

作品賞析

《金陵酒肆留別》篇幅雖短,卻情意深長。全詩熱情洋溢,反映了李白與金陵友人的深厚友誼和他的豪放性格。流暢明快,自然天成,清新俊逸,情韻悠長。尤其結尾兩句,兼用擬人、比喻、對比、反問等手法,構思新穎奇特,有強烈的感染力。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和風吹著柳花,酒店裡溢滿芳香;吳姬捧出新壓的美酒,勸客品嘗。「金陵」,點明地屬江南,「柳花」,說明時當暮春。柳花本來無所謂香,而這一「香」字,把店內店外連成一片。「香」字的使用,一則表明任何草木都有它微妙的香味,二則這個「香」字代表了春之氣息,這不但活畫出一種詩歌意境,而且為下文的酒香埋下伏筆。其實,對「滿店香」的理解不必拘泥於「其柳花之香」,那當是春風吹來的花香,是泥土草木的清香,是美酒飄香,大概還有「心香」,所謂心清聞妙香。金陵古屬吳地,遂稱當地女子為「吳姬」,這裡指酒家女。她滿面春風,一邊壓酒(即壓酒糟取酒汁),一邊笑語慇懃地招呼客人。置身其間,如沐春風,令人陶醉。這兩句寫出了濃濃江南味道,雖然未明寫店外,而店外「雜花生樹,群鶯亂飛」,楊柳含煙的芳菲世界,已依稀可見。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金陵的一群年輕人來到這裡為作者送行。餞行的酒啊,你斟我敬,將要走的和不走的,個個乾杯暢飲。也有人認為,這是說相送者慇懃勸酒,不忍遽別;告別者要走又不想走,無限留戀,故「欲行不行」。李白此行是去揚州。他後來在《上安州裴長史書》說:「曩昔東遊維揚,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餘萬,有落魄公子,悉皆濟之。此則白之輕財好施也。」李白性格豪爽,喜好交遊,朋友不少,在金陵時也當如此。一幫朋友喝酒,話別,少年剛腸,興致盎然,沒有傷別之意,這也很符合年輕人的特點。「盡觴」,意思是喝乾杯中酒。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金陵一行,作者是快樂的。在這樣一個美好的時節,一個讓人留戀的地方,作者卻要走了。面對美麗的江南風物和朋友們的盛情挽留,他依依不捨,便以水為喻:「請你們問問那東流的江水,離情別意與它相比究竟誰短誰長?」結句以含蓄的筆法,悠然無盡地結束這一首抒情的短歌。

很多詩人寫離別,大多少不了言愁,所謂「離愁別緒」。然而,李白這首詩中連一點愁的影子都不見,只有別意。沈德潛說此詩「語不必深,寫情已足」(《唐詩別裁》)。因為作者留別的不是一兩個知己,而是一群青年朋友,所以詩中把惜別之情寫得飽滿酣暢,悠揚跌宕,唱嘆而不哀傷,表現了作者青壯年時代丰采華茂、風流瀟洒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