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劇續作再製笑料2】田調台南蘭花產業 找到命定的台灣阿嬤

黃姵嘉飾演的小鷗,首季學習鳳梨酥製作,第二季轉身投入蘭花產業。(公視提供)
黃姵嘉飾演的小鷗,首季學習鳳梨酥製作,第二季轉身投入蘭花產業。(公視提供)

製作人陳慧玲與編劇溫怡惠再度攜手家庭生活喜劇《我的婆婆怎麼那麼可愛2》,兩人費時1年半寫劇本,故事維持首季架構,從「婆婆熬成媳」的趣味角度切入,探討中年危機、老老照顧等課題,融入台灣蝴蝶蘭產業,讓觀眾看見花農堅毅打拚的精神。

為推廣本土產業創業精神,首季以鳳梨酥家族事業為主軸,第二季陳慧玲與溫怡惠先花半年田調,逐步鎖定台南的蘭花產業。陳慧玲從學習育種、培苗著手,深入了解產業運作與相關知識:「台灣蘭花產業曾是世界第一,至今全球有1/3的蘭花來自台灣,雖然成就不凡卻也有其困境。」

陳慧玲(左起)、溫怡惠田調時與育種達人李定雄老師學習, 眼前的這株「台灣阿嬤」已有80歲。(陳慧玲提供)
陳慧玲(左起)、溫怡惠田調時與育種達人李定雄老師學習, 眼前的這株「台灣阿嬤」已有80歲。(陳慧玲提供)

過程中,兩人從台灣原生白蝴蝶蘭的舊學名「Phalaenopsis Amabilis var. Formosana」得到啟發,因Amabilis前兩音節似台語發音「阿嬤」,俗稱「台灣阿嬤」,花瓣雖小卻改良出許多迷人品種。「聽到這個名字,我們眼睛一亮,馬上定調。」陳慧玲強調:「蘭花從育種到開花至少要3年,被市場接受則需10年,是許多人付出青春投入的成果,值得大家珍惜。」

溫怡惠一方面將陳慧玲的學習過程轉化成故事,融入劇情與人物對白,另一方面從前作挖掘線索,發展火寮一哥母親「一婆」的支線角色,塑造「婆婆見婆婆」的逗趣開場,亦突顯老老照顧的社會問題。同時改採多線敘事,添加蘇家4兄妹面臨中年危機的轉變。

更多鏡週刊報導
【喜劇續作再製笑料3】丁也恬超殺加持 婆婆專業戶鍾欣凌見面肅然起敬
【喜劇續作再製笑料4】鄧安寧導戲:越放鬆越好笑 讓演員盡情玩出火花
【喜劇續作再製笑料5】戲劇場景結合花卉美學 改變蝴蝶蘭刻版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