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親媽靠美股逆襲,5 年賺夠買房頭期款、還每月幫自己加薪 3 萬塊!17 檔績優股不容小覷
獨力扶養兩個小孩的單親媽媽張秋萍,原本完全不懂投資理財,甚至不曾投資過台股,卻在2015年底開始投資美股,這個重大轉折的背後,其實有一段辛酸的往事。
張秋萍從小在貧農家庭長大,僅小學教育程度的爸媽完全不懂投資理財,影響所及,她遲遲沒有投資理財的觀念。婚後,由於先生是有CFP ( 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 證照的財務規劃師,她更不認為自己有需要學習投資理財,每天只知道工作、加班、追劇、逛街、網購、出國旅遊,是標準的月光族媽媽。
直到有一天,先生因癌末離世,支付一大筆醫療費用後,張秋萍才驚覺自己口袋空空,為了撫養兩個嗷嗷待哺的小寶貝,才被迫開始學投資,希望能靠投資將自家財務這個破網補起來。
月光族媽媽想翻身成為投資達人,可能嗎?所幸她認識投資美股多年的「Richtown金流族培訓學院」創辦人謝宗翰醫師,謝宗翰是她先生生前的事業合作伙伴,該學院定位為「美股駕訓班」,學員們透過「邊上課、邊模擬操作」,學習投資美股的技巧與方法。
月光族媽媽被迫學投資
模擬操作從錯誤中學習
在謝宗翰的教學及引導下,張秋萍直接在目前交易免手續費的美國券商「德美利證券」(TD Ameritrade) 線上開戶,它有友善的中文介面(包括個人電腦版及手機App),以及華語客服(設有台灣免付費專線)。
張秋萍當年先上為期4天的美股教學課程,接著進行2~3個月的線上模擬下單操作練習,不斷犯錯也不斷修正,逐漸學會資金配置、風險控管及研判個股的買賣點,終於克服長期以來對於「玩股票」的恐懼,之後開始真正下單投資美股。
台股以「1千股」(1張)為最低成交單位(有別於盤中及盤後「零股」交易機制),美股則一律以「1股」為最低成交單位,張秋萍認為這對於資金較少的小資族相對有利,可避免資金配置過度集中在單一個股的困擾。
「我通常持有3至5檔股票,每檔各5股,平均每次買賣可賺100至200美元,目前1個月約可賺折合新台幣約3萬元。」投資美股5年後,張秋萍領出獲利做為頭期款,在桃園買下了人生第一間靠近捷運、3房2廳含車位的學區房。
這些年她投資美股從不間斷,目前以不到4萬美元(折合台幣約110萬元)的資金,平均年賺25%~30%,2021年的投資報酬率更超過5成。
從生活中找選股靈感
只做自己感覺舒服的投資
在選股方面,張秋萍基本上是從生活中找靈感,選擇自己「有感覺的」公司,例如她個人和小孩最愛去的遊樂園——迪士尼 (DIS),以及不時會上門或上網消費的麥當勞 (MCD)、星巴克 (SBUX)、旅遊訂房網Booking.com (BKNG)。
「我投資(選股)是靠感性,而不是理性,相信很多人一定很驚訝!」她想強調的是,要讓自己在舒服的狀態下,投資自己有興趣的公司,這就好比很多人喜歡打電動、玩手遊,因為有興趣才會一直投入,不時研究攻略和闖關密技。
「投資也是要找自己有興趣的產業或公司,尤其是生活中觸目所及,或是本身專業所在。」張秋萍以過來人經驗指出,研究、操作自己感興趣的個股或產業,才能持續穩定獲利,就好比打電動破關打敗大魔王一樣,內心也一定會相對舒服,這樣長期下來會形成正向循環。
「很多時候,『情緒』才是影響投資獲利與否的關鍵。」她回顧指出,自己在先生離世後很認真學習投資美股,但因為有經濟壓力,小孩年幼須費心照顧,當時情緒不穩,又想賺快錢,沒考慮風險而擴大槓桿,投資2倍做多彭博原油 ETF (代碼:UCO)、2倍放空彭博原油ETF (代碼:SCO),曾造成嚴重虧損,帳戶資金直接砍半,失血近5千美元。
「當初的我,其實對於UCO、SCO還不是那麼熟悉,也不是太感興趣,只因看到產品名稱有『2倍』(「2倍槓桿」之意)就受到吸引,這是一種貪婪慾望,忽略了一旦做錯方向,虧損也會放大『2倍』!」
有些科技股會飆漲,例如半導體公司輝達 (NVDA),但過程中會大幅震盪,波動太激烈可能讓人不舒服,甚至心神不寧,影響工作和睡眠,張秋萍提醒,投資人若發現自己有這樣的情況,就表示不適合投資這樣的公司,「在情緒不穩、有壓力的狀況下做投資,很容易出現失誤!美股沒有漲跌幅限制,買進讓你覺得舒服的股票才抱得住,才有辦法賺到較大波段的價差。」
偏好指數型、產業型、商品型ETF
精選月配息REITs賺現金流
除了個股,張秋萍也投資ETF。美股有很多被動式(追蹤大盤指數)、主動式(追蹤特定產業、商品、主題) ETF可選擇。對於槓桿型及反向型ETF,她強調,在操作前須先謹慎了解,而且務必要做好資金控管,並強烈建議新手不要碰槓桿及反向型,先專注於投資較穩健的ETF產品。
「我個人比較偏好指數型、商品型、產業型/特徵商品型ETF。」張秋萍表示,指數型ETF的優點是不必選股就能分散風險、績效跟大盤同步;產業型ETF則可以聚焦在高成長趨勢的標的,例如看好電動車產業,可選擇該產業相關的ETF。商品型及特徵商品型ETF則有流動性高、交易簡便等優點,例如:SPDR黃金ETF (GLD) 的流動性優於黃金存摺,買房產ETF (成分股為不動產投資信託REITs) 比直接投資房地產簡便許多。
張秋萍特別推薦自己投資的一檔REITs,美股代號為英文字母O,全名是 Realty Income。REITs主要收益來自旗下房地產的租金收入,而根據美國法規,REITs必須將90%收益以配息方式回饋投資人。一般美股配息以季配居多,而O是罕見的月配息。「雖然2020年3月疫情最恐慌期間股價腰斬,迄今仍未回升至歷史高點,但透過每個月3%現金流,持有成本不斷降低,是一檔很好的存股標的。」
將個股技術分析化繁為簡
從支撐與壓力找買賣點
至於投資標的或個股的買點、賣點,張秋萍靠的是技術分析。不過,她主要是看股價K線形成的「型態」,而不是一般投資人較關注的股價移動平均線,如5日線(週線)、10日線、20日線(月線)、60日線(季線)……
張秋萍會持續追蹤自己篩選的個股,觀察其股價K線走勢,在關鍵的頸線(股價區間盤整期密集成交的價位)位置畫出「支撐」與「壓力」線,一旦股價突破壓力,就在第一時間買進(避免過度追高),耐心等股價漲到「等距」(股價走勢圖上關鍵支撐與壓力之間的距離)目標區就賣出。
「如果股價遲遲無法衝破壓力,就容易形成另一波跌勢。同理,股價多次回測卻都能守住支撐,上漲機率就提升,累積能量突破了壓力,就形成新一波的上漲趨勢。」張秋萍表示,在技術分析中,股價突破壓力或跌破支撐而形成的趨勢稱之為「表態」,意即發出訊號表明市場先生想要走的趨勢,而這對於操作獲利是極為重要的一環。
她強調,技術指標有其適用範圍與條件,不能盲目或絕對地相信。「投資要獲利不需要是天才或是懂得很複雜的數學公式,只需專注在一個簡單的原則:先選好自己覺得舒服的標的,從K線型態找到合理的進場點,做好資金配置,在下單買進時就預設停損、停利點(註:美股券商下單有此功能,台股則沒有),接下來就交給時間和市場,不用每天在半夜看盤。」
「我通常在週末9點半、小孩睡著之後,開始尋找下週可以操作的標的,把單設好之後,每1、2天觀察一下股價走勢即可,睡前頂多看盤2小時。」張秋萍表示,若是短波段操作,快則1、2天就完成一次買賣,慢則1個月就完成;長波段行情需要較長時間發酵,只要標的選對了,且盤勢照著預期走,每天還是有時間放鬆、追劇!
錢雜誌APP上線啦!快下載你的隨身理財寶典:https://emagazine.page.link/AtYg
更多精彩內容,請鎖定2022年2月號《Money錢》
( 圖:shutterstock,僅示意 / 本文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