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縣推單體牡蠣 6養殖戶試養

嘉義沿海牡蠣養殖模式多為串養,以浮筏式蚵棚和平掛式蚵棚為主,年生產量8194公噸,產值達15億3000萬元。(呂妍庭攝)
嘉義沿海牡蠣養殖模式多為串養,以浮筏式蚵棚和平掛式蚵棚為主,年生產量8194公噸,產值達15億3000萬元。(呂妍庭攝)

嘉義縣牡蠣養殖年產量8194公噸,經濟產值15億3000萬元,近年烤蚵消費市場興起,帶殼牡蠣供不應求,為強化蚵農競爭力,縣府農業處申請中央補助,輔導蚵農試養單體牡蠣,由於單體牡蠣採籠具養殖,生長時間較串養短,又以顆計價,對比現行論斤賣,收益相對高,目前有6養殖戶申請、加入示範行列。

嘉縣農業處向中央申請350萬元補助經費,輔導有意願蚵農試養單體牡蠣,農業處漁業科長張建成說,嘉縣養殖牡蠣種類為葡萄牙牡蠣,以串蚵養殖為主,大多1年可收成,不過台灣牡蠣普遍比進口生蠔體型小許多。

張建成說,過去台灣牡蠣主要以蚵肉型態銷售,近年烤蚵吃到飽興起,帶殼蚵幾乎一整年供不應求,但傳統串蚵養出來的帶殼牡蠣,價格與進口生蠔難以相提並論,加上單體牡蠣養殖技術在國外早已成熟,台灣除馬祖外,本島尚未有成熟生產模式。

在越南蚵、進口蚵競爭下,為提升蚵農收益及產業競爭力,張建成說,今年首次推動單體牡蠣養殖示範計畫,不但有專業團隊輔導技術,政府還補助蚵苗、養殖籠具、清洗篩選機等設備資材,希望系統性建立嘉縣單體牡蠣大量生產的養殖模式。

張建成說,單體牡蠣採籠具養殖,生長時間較串養來得短,但因西部沿海陽光強、水溫高,藻類等生物附著在牡蠣上,蚵農需要花時間定期清洗,否則就會影響牡蠣生長,在照顧上確實比現行平掛式、浮筏式養殖更費心力。

張建成說,加上牡蠣目前沒有供銷問題,導致多數蚵農對新養殖方式興趣缺缺,不過已有6戶蚵農響應計畫,未來他們就是種子蚵農,可供其他蚵農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