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捐贈條件、福利有哪些?登記查詢怎麼做?器官捐贈有年齡限制嗎?器官捐贈必看QA
器官捐贈是什麼,你知道嗎?日前一名警察因摔車導致腦死,家屬決定捐出器官,使得器官捐贈議題再度引發關注。根據衛福部統計,去(2023)年台灣約有3萬1800人同意捐贈器官、遺愛人間。究竟器官捐贈是什麼?器官捐贈條件有哪些?器官捐贈福利有哪些?器官捐贈該如何登記、查詢?器官捐贈有年齡限制嗎?關於器官捐贈你想問的,Yahoo奇摩新聞編輯室替你解答!
相關新聞》台中警騎重機自摔!昏迷4天「二度判腦死」 家屬忍痛簽器捐
器官捐贈是什麼?器官捐贈同意書制度怎麼來的?
高雄榮總醫院移植外科指出,所謂的器官捐贈是當人類不幸腦死時,將自身良好的器官或組織,捐贈給器官衰竭、急需器官移植的患者,使其能延續生命。不過,台灣因風俗民情,民眾大多希望死後保留完整大體,因此器官捐贈比例相對低。至於器官捐贈同意書,是讓民眾以書面申請的方式,表達生前是否有意願在死後捐贈器官,藉此提前註記個人意願,提升器官捐贈的效率。
1987年,當時的衛生署制定人體器官移植條例,為器官捐贈帶來新的里程碑。2002年,由政府成立「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現稱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整合全台醫院,建置公平的器官分配系統,讓器官捐贈流程更完善、透明化,同時增加大眾器捐的意願。
器官捐贈條件有哪些?
統整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及中華民國器官捐贈協會的說法,器捐者一般需符合腦死條件而器官功能正常者,才能進行器捐;罹患庫賈氏病或其他不能控制的感染者,不可器捐;而患有敗血症、開放性結核病、藥物成癮、病毒性腦炎、人類免疫缺乏病毒者,則必須視情況,依照醫師的評估並獲得待移植者家屬的同意才能器捐。其他針對不同的器官,亦有不同規範。讀者朋友可參考下列資料,但因臨床狀況包羅萬象,確切的器官捐贈條件,請依醫師判斷為準哦!
心臟
過去病史與諸項檢查證實心臟正常者。
無顱內腫瘤外的癌症病史。
肺臟
年齡不超過60歲。
無顱內腫瘤外的癌症病史。
無長期抽菸的病史(≦ 20 Pack-years)。
胸部X光等檢查顯示肺部無嚴重感染。
在吐氣末正壓(PEEP)=5cmH2O下,呼吸100﹪氧氣,其PaO2>300mmHg;呼吸40﹪氧氣時,其PaO2>100mmHg。
肝臟
無顱內腫瘤外的癌症病史。
肝功能可接受。
腎臟
無顱內腫瘤外的癌症病史。
腎功能可接受。
胰臟
年齡5歲至55歲。
無糖尿病病史,如無法確定者,須檢查糖化血色素。
無慢性酗酒。
無胰臟炎。
無顱內腫瘤外的癌症病史。
眼角膜
一般無特別年齡限制,但嬰幼兒不建議。
無全身性病毒或細菌感染(如人類免疫缺乏病毒、C型肝炎)。
無白血病及淋巴癌。
無青光眼、虹彩炎或眼部腫瘤病史。
角膜情況佳(無明顯角膜炎且未曾動過角膜手術者)。
非下列疾病死亡:不明之中樞神經性疾病、亞急性硬化性腦膜炎、先天性德國麻疹、進行性多發性白血症腦病變、雷氏症候群、何杰金氏病、巨細胞病毒性感染、狂犬病等。
小腸
年齡不超過45歲。
體型適當,以不超過待移植者體重的20%為上限,且並未使用大量升壓藥。
盡可能未經歷很久的急救過程。
器官捐贈福利有哪些?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提及,依照人體器官移植條例第12條規定,器官捐贈是無償的,因此捐贈者家屬不能收受器官捐贈的費用。
人體器官移植條例第10-1條第5項規定,中央主管機關得對死後捐贈者的親屬,酌予補助喪葬費,其補助標準,由中央主管機關訂定;依據捐贈屍體器官移植喪葬費補助標準第2條規定,捐贈眼角膜者,補助新台幣5萬元;捐贈眼角膜以外的器官或捐贈多重器官者,補助新台幣10萬元。
至於捐贈器官供移植的死者親屬,依照人體器官移植條例第15條規定,直轄市或縣(市)政府得予表揚;家境清寒者,並得酌予補助其喪葬費。
我想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該如何進行?
認同器官捐贈大愛助人的理念、有意願捐贈器官者,可以透過衛福部器官捐贈意願資訊系統,以及中華民國器官捐贈協會,進行線上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切記一定要將同意書列印後,親筆簽名、掛號寄回。除了線上簽署,衛福部提及,民眾亦可前往全國各大醫院、衛生所、戶政事務所、監理單位與健保署等服務窗口,索取器官捐贈同意書填寫並郵寄。
衛福部預立醫療決定、安寧緩和醫療及器官捐贈意願資料處理小組收到同意書後,會將資料輸入、影像檔歸檔上傳,並與戶政機關審核資料無誤後,送交健保署註記於健保卡。申請流程需約兩周,簽署人可透過自然人憑證或健保IC卡,上網查詢結果。
紙本簽署之外,一般民眾也可透過「多因子身分核實及認證機制」來申請。只要成功成為會員者,即可進行器官捐贈會員線上簽署,最終由健保署完成註記作業,就大功告成了。
器官捐贈卡效用為何?為何要將器官捐贈意願註記健保IC卡?
過去,同意器官捐贈的意願人,會獲得一張「器官捐贈卡」,讓醫護人員得知其器捐意願;但常因未隨身攜帶,無法即時確認,使得器捐效率受到影響。
2011年,立法院三讀通過修正人體器官移植條例,經意願人書面同意後,可將器官捐贈意願登錄在健保IC卡上,視為具法律效力之同意。器官捐贈同意卡退為認同卡的角色,可以不必領取。因健保卡早已是民眾隨身攜帶的重要證件,能向醫護人員立即表達遺愛人間的心願,縮短醫護人員與家屬的溝通,有助於增加器官捐贈的效率。
器官捐贈有年齡限制嗎?幾歲可以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
器官捐贈年齡並非最重要的考量,重視的是捐贈者的生理年齡而非實際年齡。換句話說,若是年齡較大,但因注重健康、保養得宜,器官功能良好,仍然可以捐贈。高雄榮民總醫院網站資料顯示,過去器官捐贈移植的年齡標準上限是75歲,但也有個案80歲以上仍能捐贈器官。每一種器官粗略的年齡限制大致為:心臟65歲、肝臟70歲、肺臟65歲、腎臟70歲、胰臟65歲、眼角膜80歲。
至於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也沒有年齡限制,惟未滿20歲捐贈人,在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時,須有法定代理人(如父母、監護人)協同簽署。此外,雖然捐贈器官屬於個人意願,仍建議提早與家人溝通,讓他們了解自己的心願,可減少捐贈時對家人的衝擊。
植物人可以捐贈器官嗎?
衛福部解釋,植物人不是腦死,而是腦部因受傷、疾病或其他系統的疾病合併腦病變,導致大腦功能喪失;雖然植物人無法思考、記憶、認知、行為或喪失語言能力,但仍有臉部表情動作,且腦幹功能正常,可自發性地呼吸與心跳,所以植物人不能捐贈器官,需要等判定腦死後才可捐贈。
B型、C型肝炎帶原者可以捐贈器官嗎?
不少B型、C型肝炎帶原者,常因自身疾病對器捐卻步。其實依現行分配原則,B型、C型肝炎帶原者仍可捐贈器官給同為B型、C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的等待器官移植患者;也就是說,如果你有意願,千萬不要讓你的愛心被默默浪費。
哪些器官可以捐贈?可以指定器官種類及數量嗎?
臨床上符合腦死條件,並完成腦死判定的病患,若經檢查若符合上述條件,可以捐贈器官(心臟、肝臟、腎臟、肺臟、胰臟、小腸 )與組織(眼角膜、骨骼等)。
若為臨床上不符合腦死條件的病患,如癌症病患、植物人,若經檢查符合上述器捐條件,在往生後的數個小時內,雖無法捐贈器官,但仍可捐贈組織(眼角膜為主)。
醫師除了會針對捐贈者的生理狀況與器官功能進行評估之外,也會尊重捐贈者本人及家屬之意見,決定要捐贈哪種器官及數量。
我可以指定捐贈給誰嗎?
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解釋,在台灣,器官捐贈要透過公平、公正的系統平台分配,依疾病嚴重程度、組織符合抗原配對、地區等因素進行排序,不能任意指定。
但為尊重及感謝捐贈者及家屬,政府機關立法決定「若器官捐贈者同意捐贈的器官超過二個,且至少一個器官須協助其他人,則可指定捐贈給配偶、五親等內的血親或姻親」。
此外,衛福部也提及,2004年修訂的《人體器官移植分配及管理辦法》規定,完成器官捐贈後,日後捐贈者的配偶或三親等內血親,若有器官移植的需要,有優先獲得其他捐贈者大愛捐贈器官的機會。
決定器官捐贈後,是否會影響醫療品質?
器官捐贈是等到所有挽救生命的措施都無效,醫療人員與病患家屬開始討論死亡時,才會被提出來,並不會影響到應有的醫療照顧與品質。
捐出器官後,遺體外觀是否會受影響?
捐贈器官摘取時,以外科手術的技術標準進行,手術後也會使用替代物填充縫合並恢復外觀,與普通外科手術後的狀況並無不同。
簽署器官捐贈同意後,可以反悔嗎?
人體器官移植條例第6條明定,醫師自屍體摘取器官,應符合下列規定之一:
經死者生前以書面或遺囑同意。
經死者最近親屬以書面同意。
已簽署的器官捐贈同意書,可隨時反悔中止,簽署人只要填寫「器官捐贈意願撤回聲明書」, 寄至衛福部預立醫療決定、安寧緩和醫療及器官捐贈意願資料處理小組,健保局會在一周內進行意願更改,民眾可於一周後持健保卡至各醫院讀卡機確認,或至器官捐贈意願資料系統以自然人憑證查詢。
即便已簽署捐贈同意書,並將器官捐贈意願註記於健保卡,若簽署人在臨床醫療過程中,明確表達不想捐贈,醫生須以意願人的意思表示為準。
器官捐贈聲紋卡、器捐刺青又是什麼?
根據現行器官捐贈的流程,除了捐贈者本身的意願,醫院還需協商取得捐贈者家屬的同意,才能正式執行器官捐贈。然而,在世親人此時大多處於失去至親的悲痛,在這樣的情境下,要同意親人執行器官捐贈,往往困難重重。此時,倘若親人能親耳聽見捐贈者的心聲,結果也許就會有所不同。這就是「器官捐贈聲紋卡」出現的功能與用意,是一種跨越生死界線,聽見捐贈者本人心聲,進而提升器官捐贈成功率的創新服務。如果你也想錄下自己的捐贈心聲,歡迎點擊此處。
另外,還有一種「器捐刺青」Optink,也同樣引起年青人的關注。其實,這款器捐刺青是由德國非營利組織Junge Helden所設計。根據Trend Watching網站介紹,這種幾何設計是由兩個相連的半圓與一個完整的圓所組成,代表器官捐贈是生命的延續,同時所形成的字母O和D,也代表著器官(Organ)捐贈者(Donor)。主要是鼓勵人們將刺青刺在身體明顯之處,藉此與親友開啟器捐觀念溝通的話題,是一種明確表達器捐意願的象徵。
撰稿記者:陳昭容
核稿編輯:羅芋宙
參考資料
※器官捐贈註記(衛福部預立醫療決定、安寧緩和醫療及器官捐贈意願資訊系統)
※為什麼需要有人捐贈器官?(高雄榮民總醫院移植外科)
※器官捐贈同意書(衛福部醫藥司)
※死後器官捐贈者基準(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
※認識器官捐贈流程(中華民國器官捐贈協會)
※呼吸器的臨床應用(高雄榮民總醫院,李琳)
※器官捐贈與勸募(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器官捐贈推廣頁面(衛福部預立醫療決定、安寧緩和醫療及器官捐贈意願資訊系統)
※一般民眾-器捐問題(衛福部預立醫療決定、安寧緩和醫療及器官捐贈意願資訊系統)
※腦死判定準則(全國法規資料庫)
※如果我未來過世捐出器官,家人可以優先獲得我的器官或是我可以指定捐給誰嗎?(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
※器官捐贈聲紋卡 Organ Donation Voice於「器官捐贈紀念日」6月19日正式上線(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
※OPT.INK THE ORGAN DONOR TATTOO(Junge Helden)
※Free OptInk tattoo serves as a person's inked intent to donate their organs(Trend Wat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