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全球變局,台灣如何擬定國防、外交戰略?【獨立特派員】

新總統上任 台海情勢將面臨哪些挑戰

不論是總統大選前,還是大選之後,中共船艦、航機,對台威脅不曾停止,當越過海峽中線成為常態,兵臨城下已經是進行式。

台海危機會不會升級,全世界都在關注,美軍印太司令部甚至指出,中國可能在2027年以前做好攻台準備。不過,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家安全所所長沈明室說:「不論是習近平跟解放軍的關係,或者是解放軍的腐化,有可能他們已經認知到2027年恐怕在軍事能力上是不足的。」

520總統就職前,中國國民黨17名立委訪中,帶回有條件開放馬祖觀光、文旦輸中解禁的消息,前總統馬英九訪中也備受禮遇。不過兩岸對話,對象卻只限在野黨,如何面對朝小野大下的兩岸困局,將是520後的大挑戰。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翁明賢說:「賴總統面對的挑戰在如何讓國內有共識面對中國,如何讓國際上有共識來處理兩岸關係,而不是只是讓美中來處理我們。」

國際局勢變化 考驗台灣外交手腕

在台海兩岸之外,還有大兩岸美中關係,美中關係壁壘分明,也考驗台灣外交戰略。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翁明賢說:「跟美國交往是沒錯的,但是對中國也必須要和緩、良性的建立溝通管道,避免誤判。」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中,表情嚴肅、兩方言詞綿裡藏針。(圖/獨立特派員)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中,表情嚴肅、兩方言詞綿裡藏針。(圖/獨立特派員)

親美友日、又要穩定與中國的關係,更不能過之或不及。國策研究院執行長王宏仁說:「其他國家會觀察台灣的動向,如果台灣跟中國往合作的方向來走的話,大家會覺得過去是在幫什麼?」

而除了美中關係的走向,2024年還有一大變數–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將牽動台美關係。總統大選後,美國第一時間就派資深代表團訪台,AIT理事主席羅森伯格就任一年,也創下五度訪台紀錄,但接下來如果白宮易主,形勢可能轉變,台灣必須寫好各種劇本因應。

影響台灣的不只是美國,俄烏戰爭走向,以及五月普丁前往中國,中俄合作關係變化都會影響台灣。(圖/獨立特派員)
影響台灣的不只是美國,俄烏戰爭走向,以及五月普丁前往中國,中俄合作關係變化都會影響台灣。(圖/獨立特派員)

國策研究院執行長王宏仁說:「中俄合作的話,就代表美國的勢力會被壓縮,在印太地區包括朝鮮半島問題、南海問題,這個都會讓我們共同面臨到比較高風險的局勢。」

印度太平洋地區的局勢也正在出現變化,美國與菲律賓軍事指揮官手挽手,四月展開肩並肩聯合軍演,去年以來美菲聯合抗中,也與日本加深合作,當美日菲連成防禦線,台灣的戰略價值也受影響。

尋求盟友、加強國防 提升台灣戰略地位

要提升台灣戰略價值,除了護國神山台積電,還需要尋求全世界的盟友。台灣才剛選完總統,友邦諾魯就宣布投入中國懷抱,台灣邦交國剩12國,創史上最低,接下來5月即將舉行WHA,台灣勢必再遭中國打壓,考驗新政府外交團隊。

對外求盟友、對內則要繼續加強國防,兩岸國防預算懸殊,考驗不對稱戰力。即使2024年,台灣對美採購的F16V戰機、M1A2T戰車都將陸續交貨,與中共的實力相差還是很大。

台灣的國防預算,每年增加至少3%,2024年創下歷史新高,但中國增加幅度更大,相當於台灣的16.5倍。(圖/獨立特派員)
台灣的國防預算,每年增加至少3%,2024年創下歷史新高,但中國增加幅度更大,相當於台灣的16.5倍。(圖/獨立特派員)

但除了武器裝備,國防人力也是關鍵。海軍海鋒大隊的機動反潛飛彈車隊,負責在海域反制中共船艦,未來還要改分階段擴編,但這第一線的部隊卻被立法院預算中心點名,編現比不到八成。

為什麼願意投入軍中的年輕人越來越少?軍人的地位及待遇都是問題,提高待遇、重建軍人形象,是招募更多軍力的第一步,而後備軍人戰力也是關鍵。

當共軍威脅變成常態,習以為常將失去危機感,前空軍副司令張延廷也表示,若不解決問題,即使有再強大的國防,也是無濟於事。

而共軍武嚇之外還有各種經濟制裁,中共利用各種打壓,動搖民眾對政府的信賴,還有透過組織滲透、網路散播假消息,都考驗新政府的危機處理。

帶領外交及國安團隊,賴清德總統再次提出和平的四大支柱,大致延續前總統蔡英文的國安團隊,加上文人國防部長顧立雄、新任外交部長林佳龍,面對國際及兩岸情勢的變局,520後的挑戰正要開始。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蔡英文親赴澎湖視導 機步戰鬥隊展示戰力
估兩岸關係轉折關鍵時間點 學者:520前後與美國大選前
巴拉圭大選牽動台巴關係 學者:合作援助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