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保、勞保、健保三漲衝擊大! 一次收滿2個月準備金有必要嗎?

健保費率原訂今天審議調幅,但國保、勞保明年已確定調漲,再加健保就是3漲,與會代表擔心3漲衝擊,對於健保要一次多收多少當「存糧」意見分歧,要求政府試算更多版本提供討論,最後決定延期至11月27日再議。

全民健保收支失衡,今年底的健保收支短絀已達676億元,推估安全準備金,也就是「存糧」將在明年底低於法定的1個月水位、剩下0.54個月,因此政府部門依法提案送健保會審議。

現行的健保費費率為4.69%,而健保會中的付費者代表、醫界代表以及付費者代表折衷版本分別提案漲至5.47%、5.52%與5.17%。以投保月薪4萬100元的民眾為例,每月需多負擔58~100元不等。

然而,該怎麼看待調幅,健保會中有不同觀點。公正人士代表滕西華說,健保署今天提出的費率調整方案,是能讓安全準備金達到2個月以上的版本,但未同時試算安全準備金達法定下限1個月、或是1.5個月等多種版本,且未細緻評估要以多少年的長度來計算平衡費率較適當。「如果多收足兩個月的安全準備金,加上既有存款,那麼安全準備金將達到1500億元。國家有必要一次漲這麼高嗎?」

(示意圖。圖片來源/陳德信)

另外,會中臨時提案包括討論政府負擔健保總經費法定下限36%的不足款,但付費者代表吳榮達說,今天所有議案均只進行程序討論,待資料補齊,預計11月27日才會進入實質討論。

健保費調漲情形受社會矚目,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經濟,明年國保與勞保保費確定調漲,健保保費的調整也箭在弦上,勢必將加重人民負擔。健保開辦25年來只經歷兩次保費調漲,兩次都恰好伴隨時任衛生署長下台,這次呢?

入不敷出,衛福部隨時考慮修法拉高費率天花板

未來調漲保費可能成為常態。隨著人口老化帶來醫療需求的提升、新藥新科技推陳出新使醫療成本增加,長期以來,全民健保的成本成長率高於收入成長率。

(歷年健保財務收支情形。圖片來源/衛福部健保署)

(近十年醫療費用分項占率。圖片來源/衛福部健保署)

綜觀健保自開辦的84年至108年,給付支出已從1568億元增長至6566億元,其中,持續增長的大項是藥費(過去十年來費用占率自25.2%上升至27.2%)、檢驗檢查費(費用占率自10.8%上升至12.5%)以及醫療特材費(費用占率自2.6%上升至3.9%)。

然而,保費收入似乎跟不上腳步。根據健保署資料,歷來民眾繳交的保費平均成長率為4.21%,低於保險成本的平均成長率4.81%。

「其實,健保是即收即付的短期保險,依法應每年檢討費率,若能如此落實年度收支平衡,就不會有財務狀況;但問題是,人性不希望年年調整保費費率,因此事實上時間都拉得很長。105年還調降保費,導致後續每年收入減少、持續使用過往存款,」衛福部社保司司長商東福說。

過去全民健康保險財務評估報告直指,健保財務收支存在結構性失衡,未來可能需要每年微調或者每3年進行較大幅的調整,學界更精算指出,健保費率可能在2023~2024年間超過6%的法定上限。

「目前確實能預期,保費費率早晚會超過6%,因此隨時需要考慮討論修法,」商東福坦言。

健保收支結構性失衡,未來年輕人難扛

值得進一步思考的是,一般保費是以民眾的薪資所得作為課費基礎,但健保論口計費加上薪資成長停滯,導致越晚出生的世代,負擔的保費占醫療費用(或總所得)比重越重。逢甲大學財稅學系副教授梁景洋、淡江大學會計學系副教授韓幸紋共同撰文提出憂心,文中舉例,1969~1973年出生世代在40~44歲時,一般保費占總所得2.45%,但1999~2003年出生世代日後走到40~44歲時,負擔比例將高達7%。

(人口老化影響醫療費用逐年成長。圖片來源/衛福部健保署)

前健保局總經理張鴻仁也在著述中提及,「跨世代補貼」原來沒有不對,但過去30年來資產價格翻漲,年輕世代賺不了多少錢,反而銀髮族握有資產。他認為,日後健保改革應好好替年輕人設想。

在未來,健保開源可能無法僅著眼調高受薪階級的保費,還需思考是否有其他來源能夠擴大費基。

開源,持續討論擴大費基

國內曾經討論改採「家戶總所得」作為保費計費基礎,這個構想被認為較具公平性,也是陳時中過去為總統蔡英文寫下醫療政策白皮書時想推動的改革方向。

不過,尚有許多細節待凝聚共識,商東福舉例,「家戶」難界定;有小孩的稅戶與單身稅戶可能要繳同樣保費,被質疑是懲罰單身;台灣高達四成人沒有所得資料,包括攤販、失業者、家庭主婦、計程車司機、無業卻有大筆資產的族群等,政府要如何為他們設定課費基礎,難達成社會共識。

自102年實施的二代健保針對股利、兼職所得等6項目開徵補充保費,嘗試讓收入高的族群負擔多一些。但,計費基礎與涵蓋項目還能再檢討,不動產交易所得以及海外所得就被認為是未來可納入的項目之一。

(示意圖。圖片來源 / pixabay)

韓幸紋過去嘗試計算針對財產較高者加課保費能帶來多少效果,其中,如果政府針對第二、三、六類被保險人(包括職業工會成員、農漁工作者、無業榮民與其家眷等)加課保費,以調升費率2%計,那麼一年可增收1352億元。

其他可能財源還包括食品健康捐、汙染稅捐等各種稅賦,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對,陳時中就曾表示這與量能付費、風險分攤的社會保險精神不符。商東福認為,以上都是可討論的開源方向,待凝聚社會共識。

節流,精準花錢於刀口

除了開源,還需節流。官方持續強化分級醫療、藥價調整、推動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健康存摺、鼓勵醫療院所使用成本相對較低的生物相似藥等措施,健保署長李伯璋也盼杜絕浪費,今年初就公開表示,擬推動藥品部分負擔從200元吃到飽改成定率制、加收檢驗檢查以及癌症藥品部分負擔等。

同時,全民健保需要持續檢討給付項目與內容等,舉例來說,有人倡議保大病不保小病,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則多次公開表示應減少無效醫療。

未來,可能需要更多元有效的方法助健保財務永續一臂之力。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科技學院院長李友專近日在資策會主辦的健康新經濟論壇中就提到,全民健保總額預算即將突破8000千億、在不久的將來就會突破1兆;面對越來越老的社會,國家不能只提供病程走到較晚階段的醫療服務,應該提早介入,而人工智慧(AI)就是救健保的利器之一。

淡江大學保險學系副教授郝充仁在近日健保費率諮詢會議中倡議,全民健保可參考壽險公司外溢保單的設計理念,提供被保險人行為改變誘因,例如鼓勵多運動來減省保費,長期下來也有機會為健保省下大筆花費。

延伸閱讀:

健保費調漲,研議慢性病處方箋也要部分負擔,600萬人受影響

真相揭露》健保舉世稱羨,自費醫療負擔卻愈來愈重

健保聲聲漲!如何用保險將錢花刀口防「醫不起」?投保前必看4重點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今日最夯新聞流量前3名
疫情燒回台!暴增14境外移入
「差6千差很多」機車賣到缺貨
電競出頭天!1.7億薪贏韓選手

更多相關新聞
健保費率兩案併陳 單身、小家庭每月負擔差很大
健保費率近10年未漲 前世今生未來挑戰一次看懂
出國逾2年返台就醫擬追討保費 黃安嗆拆總統府
收支不平衡拿民眾錢填補 不公平
台人狂買健康險 未來新藥卻付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