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約2千例白化症 醫籲參考國外納罕病減家屬壓力

3歲的Elsa出生時就被診斷罹患「白化症」,皮膚和頭髮都呈現白色,一度讓媽媽無法接受,因為產前對於這個疾病認識不多,照顧過程中相當辛苦,例如出門時一定得擦防曬乳或穿長袖,否則皮膚就會被曬傷,而且也不確定孩子視力是否正常。

白化症患者家屬陳小姐表示,「我們就不知道她到底看得到、看不到,所以這個也是我們家長一些困難點,就是我們明明看得到,可是她就是看不到。」

醫師表示,白化症是一種基因突變的遺傳疾病,因為缺乏黑色素,導致頭髮變成淺髮色,皮膚也容易被紫外線傷害或產生癌病變,眼睛則因為視網膜色素上皮缺乏,容易畏光、視力差,甚至導致學習障礙,因此早期療育控制視力非常重要。

馬偕醫院小兒遺傳科醫師林炫沛指出,「最重要就是對光線的過濾跟保護是不夠的,那最直接是眼睛對光是沒辦法抵抗的,這樣的情況,所以可能會造成視力上面的傷害。」

醫師表示,白化症發生率大約二萬分之一,推估國內約有2000名病友,但實際數字無法掌握,因為白化症尚未納入罕病,健保也無註記。

目前歐洲和鄰近的日本,都已將白化症納入罕見疾病,呼籲政府能和國際接軌,讓這群「白天使」在就醫、就學、就業得到更多資源與補助,降低患者家庭經濟負擔。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多發性硬化症全台約2千患者 大腦萎縮速度為常人5倍
纖維肌痛症患者多女性 醫:莫名疼痛逾3個月應盡速治療
澎湖300民眾皮膚現不明紅疹 原因查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