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史館將出版義光教會訪談錄 陳儀深:讓國人暸解這一段苦難的歷史

陳儀深表示,希望透過義光教會訪談錄出版,讓國人暸解這一段苦難的歷史。   圖:國史館提供
陳儀深表示,希望透過義光教會訪談錄出版,讓國人暸解這一段苦難的歷史。 圖:國史館提供

[Newtalk新聞] 總統蔡英文於3月底接見519白色恐怖記憶日籌備委員會後,要求行政部門依照「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將每年5月19日設為白色恐怖記憶日,行政院也於4月18日(週六)核定519白色恐怖記憶日為我國紀念日。而在519白色恐怖記憶日前夕,國史館將於5月18日舉辦新書發表暨座談會,並發表包含義光教會訪談錄等相關新書。

國史館將於18日發表《海外台灣人運動訪談錄》、《義光教會相關人物訪談錄》、《美國國家安全與對臺政策檔案選譯(3)、(4)》、以及《國家、政黨與歷史: 國史館在臺灣》等四本書。其中《義光教會相關人物訪談錄》則被受矚目,義光教會成立就是因林宅血案發生後林家經濟狀況陷入困動,為了解決其經濟上困難,由牧師鄭兒玉、長老李勝雄、高李麗珍等人,買下林宅並成立教會。而在當時戒嚴情況下,不少人為了不讓自己成為情治單位觀察對象,都不願具名捐款​​,而北門教會牧師陳宇全則不懼壓力,勇於出面接受捐款,再轉交給義光教會。

國史館館長陳儀深表示,義光教會的成立是集結海內外眾人的力量,而這些力量不僅讓義光教會成立,也讓這個地方提供受難人情溫暖,讓受難者家屬家屬能更勇敢走過坎坷錄。他也指出,義光教會成立以來,積極參與各項政治社會運動,無役不與。而這種溫暖胸襟與高潔的宗教精神,正是國史館口述歷史工作所應該記錄下來的。他希望透過《義光教會相關人物訪談錄》出版,讓國人能夠暸解這一段苦難的歷史。

國史館近年關注臺灣民主化的歷史,為落實「開放政府」、促進「轉型正義」的時代使命,持續挖掘、整理出版相關史料,近年陸續編纂出版「戰後臺灣政治案件史料彙編」,已達26案共計68冊,可以說是政府推動轉型正義工程的一項重要成績。現在呈現在國人面前的《海外台灣人運動訪談錄》及《義光教會相關人物訪談錄》,則是以海內外臺灣人追求人權與自由民主為主題的口述歷史,期能喚起國人對這段歷史的回顧及省思。

除此之外,超過半世紀的海外臺灣人運動,從日本到美國、歐洲等地,影響了當地國的政府如何看待臺灣,期間臺美關係的變動最是關鍵,此次出版的《美國國家安全與對臺政策檔案選譯(3)、(4)》,選錄從尼克森到雷根 兩位總統時期美國國家安全會議的重要決策檔案,從美國對聯合國「中國代表權」的評估、美中關係正常化,到美國對臺政策的轉向、《臺灣關係法》的立法、美國「對臺六項保證」與軍售政策,到臺美經貿與科技合作的發展等,書中選錄的美方檔案都有重要的披露,有助於理解今日臺美關係的由來。



查看原文

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
吳釗燮「林北」發言惹議 韓國瑜、陳其邁也躺槍
程委會3度擋下法案 民進黨團怒批國民黨「政治掛帥棄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