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史館舉辦《蔣經國日記》新書座談會 重探1970年代政治轉變

國史館今 (30)舉辦《蔣經國日記(1970-1979)》新書發表暨座談會,館長陳儀深在會中致詞。   圖:國史館提供
國史館今 (30)舉辦《蔣經國日記(1970-1979)》新書發表暨座談會,館長陳儀深在會中致詞。 圖:國史館提供

[Newtalk新聞] 國史館今(30)日於臺北館區舉辦《蔣經國日記(1970-1979)》新書發表座談會,由於正值總統大選政見辯論之際,活動吸引政界、學術界及社會各界關注。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董事長錢復因健康因素未能出席,仍特別改以視訊致詞。現場嘉賓包括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蔡詩萍、國史館館長陳儀深、前總統府資政胡為真等,共同見證這一歷史時刻。

陳儀深館長在致詞中指出,兩蔣日記原寄存於美國史丹佛大學,經過十年司法訴訟及捐贈,方得以回歸臺灣。國史館為迎合國人對兩蔣日記的期望,已於去年10月31日出版《蔣中正日記(1948-1954)》七冊,同時規劃編校《蔣經國日記(1970-1979年)》九冊。這一系列日記的出版,標誌著國史館持續關注臺灣轉型正義的努力,讓社會更深入理解歷史事件。

近年來,國史館致力於出版白色恐怖時期及其他敏感政治案件的史料彙編,以回應社會對轉型正義的期待。去年9月,《蘇東啟案史料彙編》的出版引起廣泛關注,為對戒嚴時期的黨國體制提供更清晰的了解。根據蘇東啟案的編輯發現,蔣經國在1961年曾對國安局長陳大慶下達指示,顯示他在戒嚴時期的角色。

新書中的《蔣經國日記》記錄了1970年代的關鍵時刻,包括1972年擔任行政院長、面臨國際孤立、推動政治改革等。同時,蔣經國對黨外民主運動持批判態度,將其稱為「陰謀份子」、「反動份子」,顯示他對於民主的複雜態度。此外,日記中還揭示了蔣經國對當時重要政治人物的評價,以及他在高雄事件等事件中的反應。

座談會上,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錢復董事長透過視訊致詞,表示《蔣經國日記》對於長期追隨蔣經國的他來說有特殊的歷史意義。他強調,《蔣經國日記》的出版填補了歷史上的空白,更進一步解析了臺灣歷史轉變的複雜過程。

座談會中,政治大學榮休教授劉維開解讀蔣中正與蔣經國日記的差異,強調蔣經國在寫日記時是政府體系中的一名官員,其日記提供了臺灣政治決策的重要線索。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陳翠蓮則探討蔣經國對於民主的態度,指出他日記中極少提及民主自由,更將政權交接視為子承父業,反映了其威權統治者的思維。

張國城,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主任,表示兩蔣日記不僅是私人紀錄,更是研究臺灣史的重要補充,提供了許多歷史線索,讓我們深入了解臺灣社會的曲折歷程。

陳儀深館長在閉幕時表示,儘管外面是選戰的煙硝味,國史館仍按部就班,繼續履行「為國存史」的職責。她呼籲社會對於政府政策進行長期、歷史的評價,強調歷史的角度能夠讓人更清楚地看到事情的全貌。

這場《蔣經國日記》新書發表座談會為臺灣歷史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也引起社會對於過去歷史的深刻思考。

查看原文

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
施明德病情驚傳惡化!急裝葉克膜搶救 游盈隆籲捐血小板幫忙
《QuickseeK》最新民調!柯吳「超車」侯趙 不分區:綠13、藍11、白10

國史館今 (30)舉辦《蔣經國日記(1970-1979)》新書發表暨座談會,座談會也邀請(左起)台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主任張國城、政大歷史系教授劉維開、國史館館長陳儀深及台灣大學歷史系教授陳翠蓮教授分享。   圖:國史館提供
國史館今 (30)舉辦《蔣經國日記(1970-1979)》新書發表暨座談會,座談會也邀請(左起)台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主任張國城、政大歷史系教授劉維開、國史館館長陳儀深及台灣大學歷史系教授陳翠蓮教授分享。 圖:國史館提供
國史館今(30)日於臺北館區舉辦《蔣經國日記(1970-1979)》新書發表座談會。   圖:國史館提供
國史館今(30)日於臺北館區舉辦《蔣經國日記(1970-1979)》新書發表座談會。 圖:國史館提供
國史館經過多方努力,將兩蔣日記帶回台入藏國史館,今天下午舉行「蔣經國日記」新書發表會。   圖:國史館提供
國史館經過多方努力,將兩蔣日記帶回台入藏國史館,今天下午舉行「蔣經國日記」新書發表會。 圖:國史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