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史館長:民主危機應有民主機制化解

立法院會17日表決國會改革相關法案,民進黨立院黨團試著衝破國民黨人群占領主席台,雙方爆發數波衝突。(趙雙傑攝)
立法院會17日表決國會改革相關法案,民進黨立院黨團試著衝破國民黨人群占領主席台,雙方爆發數波衝突。(趙雙傑攝)

國史館18日舉行上半年新書發表暨座談會,國史館長陳儀深致詞時提到,很多國人面對國會亂象憂心忡忡,但民主的危機應該有民主的機制來解除,沒有人會故意摧毀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他也呼籲藍綠看看過去推動民主化過程中,他們曾經合作完成的美事,而不是只看到互相指責、互相破壞的一面。

陳儀深分享,原本他以為自己任期將結束,這是一場告別座談,突然被宣布續任館長職位,下周一就要宣誓就職,他調整心情以「重新出發」和大家見面;陳指出,這幾年國史館出版的史料彙編或舉辦的學術討論會,除了攸關轉型正義,也著重探討威權體制如何鬆動、台灣民主化過程。

陳儀深說,國史館只不過是一根小螺絲釘,從威權時代壓迫與反抗,到李登輝繼任為總統以來的改革,過程中藍綠政黨有很多合作的美事,包括資深民代的退職、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選、97修憲等所確立的憲政體制,大多是「絕對多數」才能完成。

陳儀深強調,無法說100%是誰的功勞,但有衝撞、有退讓,像雙人舞的過程,近期面對國會亂象,很多國人都憂心忡忡,但相信民主的危機應該有民主的機制來解除,沒有人會故意把社會弄亂、沒有人會故意摧毀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

他並提到,近年因緣轉變,訪問到以前訪不到的人,特別是解嚴後那幾年的闖關回台,王康陸、郭正光、陳榮芳等人如何從香港偷渡,在台南的哪裡上岸,回來以後如何現身、被捕或押解出境,將來會是拍成電影的好題材。

另外,他也提到,義光教會口述史的部分,他很慶幸能訪問到義光教會的歷任牧師,是1980年代至21世紀台灣人權史、政治史的縮影;還有美國與台灣關係檔案,是理解台灣政治發展、對外關係史的重中之重,從去年12月出版兩冊的檔案選輯,現在出版第三、第四冊檔案選輯,接下來會繼續努力。

看更多相關新聞
范逸臣酸立院衝突慘遭網友出征 紀曉君被炎上道歉釣出鍾佳濱
藐視國會罪一般人也受影響?陳菁徽列9大QA:揭穿民進黨噁心謊言
綠嗆組律師團告謀殺 傅轟有種告52席
郭國文搶文件「可送紀律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