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定民俗西港刈香登場 台灣第一香傳承二百四十年歷史 文武陣共襄盛舉

國定民俗西港刈香熱鬧登場,西港慶安宮總幹事方一峰說明刈香迄今已有二百四十年歷史,除文武陣共襄盛舉,信眾也踴躍認購添載包祈福。(記者李嘉祥攝)
國定民俗西港刈香熱鬧登場,西港慶安宮總幹事方一峰說明刈香迄今已有二百四十年歷史,除文武陣共襄盛舉,信眾也踴躍認購添載包祈福。(記者李嘉祥攝)

▲國定民俗西港刈香熱鬧登場,西港慶安宮總幹事方一峰說明刈香迄今已有二百四十年歷史,除文武陣共襄盛舉,信眾也踴躍認購添載包祈福。(記者李嘉祥攝)

3年1科的國定民俗「西港刈香」已有240年歷史,今年甲辰年香科與首科同年,規模更為盛大,於18日請王儀式後正式展開,本科文武陣共62陣共襄盛舉,境內96村湧入成千上萬眾信眾,開路先鋒蜈蚣陣也首度突破72節長度,預定24、25、26日遶境3天後,27日王船火化送王,精彩可期。

西港慶安宮總幹事方一峰表示,西港刈香又稱西港香,以保存最多的台灣傳統陣頭著名,每3年1科,結合刈香、王醮,從1784年第一科甲辰香迄今年81科香,正好240年,96村庄75間宮廟出動71頂神轎,文陣、武陣總計62陣,其中宮廟自練文陣13陣、自練武陣18陣、架棚4陣。

方一峰說,自練陣頭半數具臺南市定民俗的文資身分,文陣包括四管、南管、北管、羊管、天子門生、文武郎君、家將等;武陣有金獅、白鶴、五虎西平、宋江;「架棚」又稱為「開館」,有百足真人蜈蚣陣、八美圖、紡車輪及五虎西平馬隊等,都深具傳統文化傳承意涵,其中蜈蚣陣是西港香開路先鋒,由公塭仔萬安宮、溪埔寮安溪宮組成,神童採世襲制,今年首次改為七十二位神童出陣。

慶安宮於正殿用黃色布幔布置起「王爺府」,猶如西港香的指揮中心,今年參與西港香鑑醮的各路神尊約600尊,回娘家的分靈鯉魚公約3000隻,5月18日進行「請王」儀式後安座於王爺府周圍,廟方也準備10000包的添載包,內備有柴、米、油、鹽、茶,讓信眾認購為王船添載祈福,連馬來西亞、美國的旅外鄉親也傳訊認購。

方一峰指出,此屆西港香18日「請王」後,預定19日千歲爺南巡,23日請媽祖,24至26日遶境三天,遶經西港、佳里、七股、安南、安定區,27日「送王」燒王船,歡迎國內外信眾來參與此次刈香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