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園置入光電?台灣乾旱恐引發森林大火/許耀升

許耀升(馳品設計執行長)

台灣政府為了在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目標,要求各部會加強減碳力度並向總統府提交綜合報告,而提議在國家公園轄內下建物屋頂種電的計畫,卻引發疑慮。即使內政部宣稱,規劃內容僅限於國家公園各管理處的辦公室及遊客中心、廳舍屋頂、停車場,並非是外傳所謂在園區內大規模「種電」,但在野立委皆質疑此舉等同於破壞周邊生態景觀,也擔心廢棄光電板回收時對大自然造成汙染。且內政部雖表示將會參考美國的大峽谷國家公園、黃石國家公園為經驗,但那都是光禿禿的峽谷岩層或火山口地形,跟台灣這種完全深山密林的環境比簡直差十萬八千里。

國民黨立委馬文君更是酸道,對照此時的國土計畫法實施內容,南投國土發展形同判了死刑,而內政部卻能在國家公園到處架設太陽能板,影響周遭溫度及生態,在兩相對照之下,只許國家破壞生態大肆種電,卻嚴格限制民用土地的規劃發展,這如同台灣版的「土地種姓」制度一樣。

最近國外幾則報導讓人省思,韓國近期頻頻發生電動車起火事件,其中最引起關注的,是8月份的首爾仁川市有一輛停在社區地下室賓士電動車,在並「沒有充電」的情況下自燃爆炸,不僅引發嚴重火災,造成大樓內近140多輛汽車損毀,使23人受傷送醫,也點燃了南韓消費者對於電動車的憂心。南韓政府並火速推出政策實施「共同住宅管理規約準則」,建議電量超過90%的電動車不得進入地下停車場,以降低電池過熱的風險,並規定大樓需加裝緊急噴水系統等消防設施;同時公家機關充電樁也推行「限制充電量80%」。這事件的波及連台灣也導致受影響,有些社區住戶開始出現「地下室禁停令」告示。

電動車起火事件是起始於近期的電動車產業盛行,在熱賣風潮下所開始出現的一種新型態火災,發生的原因多半是電池過熱或是車體電路損害所引起的短路失火。這種新型火災極難撲滅,電動車內鋰電池一旦起火燃燒,會釋放出大量有害金屬物質和氫氣,並在高溫狀態下引發更大規模的熱循環反應,且死灰復燃機率比燃油車還高,一旦起火,由於火勢不容易撲滅,火勢會持續蔓延到整台燒完為止。日前在英國有一起電動車的起火案件,就花了3小時和近50,000公升的水才將火熄滅。目前世界各國對於電動車的起火案件已開始備受重視,責令國內消防單位開始加強相關防制演練及政令方面宣導。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對於消防隊員而言,最令人頭痛的其實不只是電動車失火而已,日益增加的光電火災事件也是現今一大隱憂。

根據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協同研究報告,日本方面曾做過相關的統計調查,其2009年至2013年日本國內的133件太陽能光電災害事故中,以光電火災的警報件數為最高。

身兼消防署太陽能光電諮詢委員的特搜分隊分隊長林子翔解釋,太陽能光電板本身會起火的原因,通常與「熱斑效應」有關,也就是板面上的灰塵、樹葉、水漬、禽蟲糞肥、雷擊、異物撞痕、放置位置不當…等各因素,都會使太陽能板受光不均、電流不匹配而產生電阻,累積久了會發熱破壞電阻形成熱斑,久而久之太陽能板便會因局部高溫而開始起火。而當太陽能板熱斑這種難以預測及防範之火災特性遇上台灣越來越乾旱的氣候型態時,又會對環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恐怕對於一個決心要讓台灣走向光電之島的執政黨而言,將是未來要面對的新難題!

太陽能光電板自身的特殊性,常使光電火災本身的消防救援行動,變得往往更加複雜和危險!這種光電板火災比傳統火災更危險,其危險程度不亞於前述所說之電動車失火事件。消防人員除了自身需具備特殊的防護設備以降低自身受傷的風險,也需要依賴該光電場管理者去正確指出其交流端電源開關位置好去進行發電斷電,而消防隊員除了不能用水僅能以乾粉滅火器對起火點進行滅火外,還必須對外側利用噴灑水霧水線展開防護區塊,以防止復燃火勢延燒至鄰近木材林地或建築物等,在引導人員撤退及避難逃生時,也需嚴守所有人不得碰觸太陽能光電板配件、電源線、周邊金屬樑柱等各導件,否則容易發生人體觸電!

這是因為太陽能板即使關閉了交流端電源,建築物配線從光電板到變流器的直流端及相關配件都還是有著高壓直流電存在,所以仍是具有高度觸電的風險。在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報告裡也指出,太陽能板在白天發生火災時,由於有太陽光照射,太陽能板仍會持續發電,若起火時間是發生在夜晚,在火焰照度影響下,太陽能板也是會發電,所以意味著無論白天黑夜,光電火災都不能以灑水或踩踏太陽能板去滅火等行為,這些都存在觸電的危險性。此外由於太陽能板具有只要光照就可以發電的特性,所以就算是廢棄丟置不用,只要板面持續受光就會有起火的可能情形。分隊長林子翔表示,2023年五月在苗栗就有一個綠建築廊道,業者評估太陽能板效益不高,便把線路拆除後離去,結果沒意識到太陽能板仍持續發電,最後因熱斑效應而自燃發生火災。

除了太陽能板起火時,周邊若是堆滿雜物或樹葉殘枝等,會造成火勢的擴大延燒之危險性外,在平日時段,太陽能板面若是不時會遭受到大風大雨所吹落下的樹枝斷木壓住,其板面負重或損傷也是會影響到太陽能光電模組本身的安全結構,因此一般業者在鋪設光電場地時,必須大量清除附近過高或密集的樹林,因為唯有維持住太陽能板之周邊的空曠程度,才能確保太陽能板之日照光源充足量及發電過程的整體安全性。

台灣早在2016年就發生過台北市自來水園區光電自燃事件,2019年美國零售巨擘沃爾瑪提告該公司內至少七起門市的屋頂火災均由特斯拉太陽能光電板失火所造成,2021年台南永康區服飾店發生太陽能光電設備火災及花蓮縣光復鄉的民宅屋頂光電故障短路起火案件,2022年彰化芳苑鄉豬舍的屋頂太陽能光電板遭到雷擊,導致失火舍內豬隻大量傷亡,2023年彰化縣北斗鎮的養雞場屋頂太陽能板自燃起火,雞舍全部燒毀,雞隻也全數死亡。今年的凱米颱風侵台,台南鹽水區淹大水,多處太陽能光電場皆被水淹沒,而其中一處因太陽能光電設備泡水發生火災,這起火警還連帶造成了台電自身設備的高壓熔絲兩相熔斷意外損壞。而最近媒體報導發生了嘉義市某住家後方之貨櫃屋倉庫屋頂太陽能板,疑似過熱造成了光電自燃火警事件,因為該太陽能板並未申請,議員批評私裝太陽能板只會造成社會公安隱憂,開始要求環保局訂制相關法規以填補漏洞。

但至少萬幸的是,以上這些火災都還是處在繁華的都會或鄉鎮地區裏,加上消防警局距離不遠,所以馬上容易被人發現而報警處理。但若是處於像國家公園這種深山野嶺,平日又少無遊客的地方發生了光電自燃的話,想要在密密麻麻的林野中能第一時間就發現到篡起的火苗,真可謂難如登天!而對於已經錯過了最佳滅火黃金時間的情況下,又處於遙遠山腳下的消防局隊員,是要怎麼去用最快的時間來克服道路可能坍方或路上塞滿逃難的車流,然後衝上山路到達失火地點撲滅火勢?當遠水已救不了近火時,我們又怎麼能保證不會發生光電火災因風勢快速助燃下,已達到整片的乾燥森林都形成星火燎原,對於在濃煙密佈、野火蔓延中的這些救火心切之消防隊員們,會不會因為經驗不足身陷火海,結果反遭祝融吞噬,變成另一起的「亞奈爾山火事件」?

澳洲是全世界最大力發展光電發電的國家之一,光是國內在2020年於屋頂光電的安裝率就大豐收。但相較於熱絡的屋頂太陽能市場,隨之而來的就是光電火災的火警事故也一直在攀升中,境內短短三個月就出現將近30起的太陽能板失火案件,澳州新南威爾斯州消防及緊急救援署局長 Last October 就表示,該州近五年來已經發覺太陽能板相關的火災就增加了五倍,另外因太陽能板而引起火災的相關建築火災事故也並不少見。

在現在的全球暖化下,澳洲所受到的氣候異常反撲其實更是極為嚴重,高溫熱浪、暴雨洪災及野火不斷。因為太陽能板只會造成大量的熱廢能累積,這使澳洲當地的氣溫更加劇於產生更燥熱的現象,該情況會持續讓當地的地方地下水條件變得低落化,也同時削弱到森林自身的碳匯能力。有學者指出,在發生乾旱期間若對地區利用先進偵測系統,就會發現到,該地區森林生態系會發生所釋放出的二氧化碳超過原先吸收量的情況,這將使森林系統會短暫的失去了其作為碳匯的自然功能,而且乾旱現象還會引發出森林大火機率,更增加會去影響到該地的碳匯能力。所以對澳洲而言,當森林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使乾旱成為日常新常態,影響到森林生理健康及增加森林生態系環境風險時,用澳洲的碳匯數據來說,一次森林火災就可能把累積百年的碳匯基礎全部付之一炬了!

愛因斯坦說過,當太陽能板吸收光子的能量時,會激發出光電子,但產生光電子的能量僅只與光的「頻率」有關,而與光的「輻照度」無關。太陽的光與熱在維度空間內皆是呈現為波的頻率形態,但一般的太陽能板只能去吸收 300 到 1100 奈米的太陽光波來去轉化為電能,對於1200 奈米以上的波段則皆無法去轉化,其所謂的「輻照度」就是指這些1200 奈米以上的紅外線波段,而這些波段我們都會統稱為熱能。

太陽能板的特性是只會吸收光但並不吸熱,所以無法取代植物及大自然環境裏的吸熱反應。在依存模式裏,能量僅只能在質量上去運動作功,所有能量在運動過程中若沒有介質載體的話,能量就不會轉移。而太陽散發出來的熱能,是藉由光子來移動傳遞,所以當太陽光子被太陽能板吸收後,熱能並不會消失,但沒有光子當載體的熱能,自己無法穿越真空狀態的外太空,所以最後它能去的地方只能是在大氣層裏。

對於台灣的日益乾旱,《華爾街日報》報導也強調了這一情況的嚴重性,因為和過去相比台灣的氣溫已上升約1.6˚C,完全高於全球的平均值!這使台灣的未來趨勢只會越來越熱,長年乾旱將成常態,極端氣候風險性更增加。所以不論台灣是因為都市熱島效應?還是光電熱島效應?只要在熱島效應常態化的長期作用下,都只會使這些無法散去的熱能殘留,並逐年累月的積累在當地的環境裏。使得該地的綠林生態都開始產生了零碎化現象,地面上的每一片土地全都在發燒,這讓時常久旱不雨的海島型台灣氣候,以後只會變得更燥熱、更容易出現熱浪。

而在台灣持續乾旱的情況之下,也會使得台灣其地理條件開始變得和茂宜島相差不遠,其發生大規模的野火事件風險性將也將變成越來越容易。尤其是位於屏東縣的墾丁國家公園,整個地區繁榮發展環境條件及炎熱氣候,簡直和全盛時期的茂宜島觀光聖地如出一轍,但對一個即將步入高溫無冬天的台灣島嶼而言,若政府仍堅持要在墾丁國家公園裏到處建設光電板的話,這無疑是把住戶及觀光人潮的生命財產一點一滴往獅子嘴邊送。一旦未來墾丁的地理條件也達到了同茂宜島相同的點火原因時,讓人無法想像其災情傷亡是否會更甚於當初的茂宜島野火慘案!

雲林縣為台灣光電發電量前3大縣市,但因地面型太陽能發電場多設在農牧用地上常引發民眾抗爭,面對縣內陳情抗議電場案等事件,這使雲林縣對綠能核發許可喊卡,形成「地方槓上中央」情況。雲林縣府發函經濟部,盼中央綠能政策納入總量管制並訂定審查作業規範,雲林縣會先暫停發放綠電執照,直到政院能訂定更明確嚴格的規定,不要讓農地、生態環境受到衝擊為止。也許這代表著台灣人民開始逐漸看清楚光電的本質,了解會對於環境造成什麼傷害?又或者是對於長期以來的乾淨綠能之蜜糖包裝宣導下,開始感到懷疑及困惑。我們只能說,台灣島嶼地狹人稠,台灣真的需要光電嗎?這個問題,不該是由執政團體決定,應該是由台灣人民自己決定!(照片示意圖,翻攝Greenpe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