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改革法覆議案失敗 行政院聲請釋憲引發法律爭議

圖/擷取至網路影片
圖/擷取至網路影片

獨家報導 記者林墨卿/綜合報導

國會改革法案覆議案在立法院未能通過,行政院發言人陳世凱21日表示,行政院將採取憲政救濟手段,聲請釋憲。法律學者指出,國會改革法案在立法院三讀通過後已成為有效法律,除非該法案會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否則不應聲請暫時處分。學者建議立法院與行政院自行解決紛爭,呼籲大法官避免介入政治問題。

由於朝野僵持不下,國會改革法案的未來充滿不確定性。如果民進黨政府聲請釋憲並提出暫時處分,一旦獲大法官裁定,法案的法律效力將被凍結。

政大法學院副教授廖元豪認為,即使此案進入憲法法庭,大法官也難以全部宣告所有條文違憲。根據往例,大法官可能會挑選一至兩個條文判定違憲,其餘條文仍然合憲。廖元豪舉例,扁政府時期的真相調查委員會與NCC(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也曾有部分條文被判定違憲,但這兩個單位至今仍然存在。

廖元豪指出,本次國會改革法案的三讀版本已納入許多民進黨的意見進行修改,依循前例來推斷,不可能最後全部被認定違憲。

世新大學法律學院客座副教授高思博表示,國會改革法案已經生效,除非該法案會對所有人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否則不應聲請暫時處分。他認為行政院提出覆議或申請釋憲的做法都很奇怪,但也不排除民進黨會採取這些行動。

國民黨立委羅智強表示,本屆大法官全由民進黨提名,若最後大法官決定作出暫時處分凍結法律效力,甚至通過釋憲案,將會造成立法院被民進黨大法官直接廢除的憲政危機。

民眾黨立委黃國昌則指出,民進黨無法像過去一樣控制整個國會,現在試圖通過拖延戰術來阻礙國會改革,讓國會陷入泥淖,阻止其監督行政部門。

此外,外界質疑民進黨掌控司法單位,即便立法院依據國會改革法案移送相關案件,檢調或司法機關可能會不予處理或拖延,致使國會改革無法有效運作。

國民黨立委牛煦庭表示,國會改革的爭議已經超越了投票議決的層面,成為民眾輿論關注的焦點。隨著越來越多民眾認識到國會改革的重要性,民進黨面臨的壓力將會增加,即便他們試圖拖延改革進程。


更多《獨家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