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改革「爭點一次看」 總結藍白打法:都合乎議事規則

藍綠白訴求標語在國會議場內交錯呈現,如何釐清立院程序正義是非對錯,考驗民眾智慧。(示意圖/資料照)
藍綠白訴求標語在國會議場內交錯呈現,如何釐清立院程序正義是非對錯,考驗民眾智慧。(示意圖/資料照)

立法院會連日來審查國會改革法案,朝野劍拔弩張,綠營在議場內操弄議事程序杯葛,場外則動員群眾發聲抗議,但議題真相似被愈發模糊化。媒體人錢怡君整理重點指出,既然明知道少數黨的戰術就是拖延,自然要設表決期限,然後用綠營用過的招數打敗綠營,但都合乎議事規則。

「給願意了解立法院發什麼事的人參考。」錢怡君今(27日)轉錄《NOWnews今日新聞》的重點整理指出,國會改革法案主要是指《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刑法》、《立法院組織法》、《立法委員行為法》、《立法委員互選院長副院長辦法》這5大法案,主要修法重點為:「立法院調查權及聽證權修正」、「總統國情報告常態化」、「藐視國會罪」、「強化人事同意權」、「正副院長記名投票」。

立法院韓國瑜曾召集協商,不過朝野無共識,根據《立法院職權行使法》,「議案自交黨團協商逾一個月無法達成共識者,由院會定期處理。」因相關法案都已送交委員會超過一個月,因此可以處理,亦即可以表決通過。為什麼強行表決?「議案自交黨團協商逾一個月無法達成共識者,由院會定期處理。」雖然民進黨團主張,院會「定期」處理,不是院會立即處理,但藍白認為,既然無共識,就不須再協商,由院會處理。

《NOWnews今日新聞》也釐清三大主要爭點:1.國會改革為什麼不能多次討論?雖然修法確實有經委員會初審、朝野協商等流程,但民進黨認為,根本沒有充分討論,這些流程形同過水,時間一到就強行處理,為什麼不能再討論久一點、次數多一點?不過藍白認為,很多修法意見都是民進黨曾提出的意見,現在民進黨反而一步也不願退讓,既然協商不會有共識,又何必花時間協商?早晚都要表決,不如早點開始表決。

2.協商不成就一定要表決?以多數黨的立場而言,既然明知道少數黨的戰術就是拖延,自然一定要設一個期限,因此一個月到了,就表決,即使是在院會廣泛討論,也必須有人數限制,不可能無止盡讓少數黨不斷拖延。而在野黨發言表示過意見後,多數黨就會提議停止討論進行表決,少數黨可能會提議改採其他表決方式、提議清點人數、要求重付表決等等,盡可能拖時間,但多數黨也都有招式破解。又如開會的大絕招「散會動議」,柯建銘過去也在民進黨多數時也示範過,可以要求「不再處理散會動議」。這就是藍營所說,「用你的魔法打敗你」。

3.綠營也曾支持修法?總結來說,目前藍白的手段,都合乎議事規則,都是民進黨過去使用過的招式,民進黨在野時怎麼背葛、怎麼占領主席台,民進黨執政時怎麼拆招、怎麼化解少數黨的攻擊,民進黨在過去16年,8年在野、8年執政,都完整幫國民黨示範過,國民黨確實學會,「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這也凸顯民進黨在過去幾次院會的無力感,最後只能訴諸「違憲」、「民意」,要求退回法案,重新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