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教育廣播電臺【新聞真假掰】專訪張志祺:百萬訂閱志祺七七來了!知識型網紅工作大解密partⅠ(逐字稿大公開)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新聞真假掰】節目資訊

播出時間:7 月 1 日起,每周日 17:05-18:00
收聽方式: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官網 60 天隨選收聽

 

📅節目預告
2022/11/20 周日 17:05-18:00 全台皆可收聽(查閱各地收聽頻率)
撿便宜卻更傷荷包?話那麼真,貨卻那麼假?小心!「一頁式廣告」騙很大?!

專訪臺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副總編審 陳偉婷 / 南臺科技大學財經法律所所長 羅承宗

 

🌐最新精彩內容
2022/11/13 專訪張志祺:百萬訂閱志祺七七來了!知識型網紅工作大解密

 

📌邀訪來賓
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 陳偉婷 / 志祺七七頻道創辦人 張志祺

 

📌訪談精華短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qY7zSqeTSE

 

 

📌完整訪談內容Podcast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13ob86c026f0i2pgrcn11ks

 

 

 

📌節目介紹

本集再次邀請擁有近百萬訂閱的時事評論YouTuber志祺七七,

國內外時事、減重、憂鬱症、神秘職業、兩岸議題,

都在他的守備範圍,無所不談,

他怕不怕被貼標籤?當YouTuber能不能促進異溫層對話?

 

你想成為YouTuber嗎?

怎麼踏出第一步?頻道如何命名?哪些主題易受歡迎?

處理網軍攻擊、置入廣告的「鋩角」是什麼?

志祺七七親身經驗不藏私大公開!

 

家族Line群組裡常出現讓你「頭上三條線」的假訊息嗎?

轉傳假訊息的背後竟是一份說不出口的關心?

為何志祺認為,「打假」的關鍵是「和家人好好吃頓飯」?

 

想掌握數位時代的媒體新趨勢?

請收聽「新聞真.假掰 」,假訊息Bye Bye。

 

 

張志棋(志祺七七頻道創辦人,以下簡稱「張」)

 

黃兆徽(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顧問/台大新聞所兼任助理教授,以下簡稱「黃」)

--------------------------------------------------------------------------------------------------------------------

黃:哈囉大家好我是兆徽,歡迎來到新聞真假掰,我們今天為您邀請到的是志祺七七的創辦人張志祺,志祺好。

 

張:哈囉大家好。

 

黃:我們繼續聊經營YouTube的心法,你從2018年設立志祺七七這個YouTube頻道,現在將近四年,製作1700多部影片,這些影片中,最受歡迎的是哪類主題?

 

張:最受歡迎的有幾種,第一個當然是國際的,台灣面臨很多國際問題,像跟中國、美中,像最近烏克蘭等等的事情,是很受歡迎的主題。第二個是跟心理相關,例如憂鬱症、性單戀,這些少數的心理狀況是很多人共感的,所以滿受歡迎。再來是時代的眼淚,可能過去成長經驗裡的網咖、蕃薯藤這些默默被淘汰,藉這個影片聊一下自己的故事也很受歡迎,最後一個是YouTube上面大大小小的事情,有人吵架、有人被罵,或是YouTube新的平台規則也滿受歡迎。

 

黃:國際議題,根據我們搜尋的熱門影片前十,真的佔了滿大部分,尤其是兩岸議題。

 

張:兩岸議題是一定的,沒辦法,大家最常有共感的就是兩岸議題。

 

黃:你不會怕談兩岸議題,也不怕被貼任何標籤?

 

張:不怕,我就是這樣的人,不害怕,也沒有什麼辦法。就覺得:「嗯?到底在幹嘛?」

 

黃:你怎麼看這些政治議題?你們團隊裡面決定這些議題的時候,你記得有哪個題目經過激烈的辯論嗎?

 

張:現在有點忘記了,但應該滿多都經過激烈辯論,就是「到底為什麼要做這個?這個很無聊,到底有什麼值得聊的?」,我覺得我們最常討論都是「這件事情真的值得聊嗎?」,如果沒有值得聊的事情,我們通常不太會做這個主題。

 

黃:你甚至有一個系列是「左邊鄰居觀察」?

 

張:對,就是「左邊鄰居觀察日記」,看一下左邊的鄰居到底在幹嘛、發生什麼荒謬的、或是真的我們必須要想一下這件事情的事。

 

黃:為什麼當時會設計這樣的系列?

 

張:因為我們自己也很好奇,坦白說我們大家,尤其台灣人,普遍台灣人對中國沒有那麼了解,「牆到底擋住了誰」這件事情是有趣的討論點,所以我就在想,如果有機會可以好好花時間看一下中國到底發生什麼事情會不會是滿好的,某部分也是私慾,自己想知道,做了、都已經查了,成本下去了,就給更多人知道。

 

黃:像我們看到的第一名是「詹家姐妹落敗,網友為何一片叫好?」,現在有兩百多萬點閱。

 

張:這個我也很問號,超級多人看,我想說大家真的那麼討厭他們嗎?

 

黃:這個超乎你預期?

 

張:這個超乎所有人預期,怎麼會這麼多人看?

 

黃:第二名是「為何逃犯條例讓百萬香港人走上街頭?」

 

張:對,這件事情滿有趣的,所以我們真的籌備很久,因為我們信箱常收到很多人的主題建議,很早時就收到很多香港朋友建議「這件事情很嚴重」,我們也差不多準備好了,所以我們是在逃犯條例,發生這件事情的隔天中午、還是晚上就上片了,就變成是大部分了解這件事情的主要資訊來源。

 

黃:其實我們看前十名幾乎都是兩岸議題。

 

張:我還真的沒有在意這件事,但有可能、很多。

 

黃:所以在挑選議題的時候,其實並沒有特別關注左邊鄰居。

 

張:我覺得不會,可是因為我們一個禮拜有七集,七集裡面可能有一集跑出來我覺得是滿合理的事情。你說有沒有特別關注?我覺得我們一定偏關注,因為我們就是生長在這個地方,它就是在我們旁邊,所以新聞裡面、沐浴的環境就是這樣,但我們有沒有比一般人更多一點關注,我覺得還好。

 

黃:或是你們是不是有意識地想讓更多年輕人關注,你們覺得這是應該關注的議題?

 

張:一定會有,如果都成了一個播放清單就會有,但沒有大家想像的「全部的目光都在看那邊?也沒有。」

 

黃:內部也不會刻意做某些平衡,例如不要做太多,或者是我們就要多做一點?並沒有相關政策?

 

張:我們會平衡,我們希望多元,所以會有很多不同的主題,不會說一週中國上三集或四集,即使我們知道它那麼受歡迎,但也不會全部往那個方向衝過去。

 

黃:為什麼?因為多元?

 

張:因為我覺得這樣不健康,世界上還有很多很重要的事情值得我們去聊,不用一直看那邊。

 

黃:但你也不避諱。

 

張:我不避諱,我覺得它很重要的話就會去講。

 

黃:你覺得透過你的影片,可以走出同溫層、讓不同意識形態的人對話嗎?台灣其實很敏感的神經就是統獨,跟左邊鄰居息息相關。 統獨議題也會造成台灣很多公共事務的討論是會被撕裂的,一但被貼上藍綠標籤,另一邊的人就不聽你講話了,你覺得你的YouTube上有這樣的現象嗎?會有不同政治立場的人也願意看你的影片來解析左邊鄰居嗎?

 

張:會欸,我覺得其實很多,我自己過去觀察,不管是政治光譜的極端永遠是少數,但這群人也是在網路上面比較常發言的,志祺七七頻道裡面有點像偏大眾光譜型的存在,裡面的討論是很多的,例如公投議題,現在翻公投議題下面的留言,跟最後投票出來的結果真的滿接近的。或是討論很多事情的時候,有人會說我過去是怎樣的人,但這地方我這樣聽了之後有不同想法,所以我覺得算確實有做到這件事情。

 

黃:你的YouTube頻道有被網軍攻擊過嗎?

 

張:我知道的有幾次。

 

黃:小編會特別處理嗎?

 

張:我們都還是回到原則,這件事情有沒有牴觸我們的原則,或者是這件事情有沒有傷及我們這個頻道的信任,如果有傷及我們的信任,我們就會做出相對應的行動。例如有人覺得議題做得太偏頗,我們就會看這個議題是不是真的我們偏頗,如果真的我們偏頗,必須好好重做我們就會好好重做;通常發生真的被進攻的事情,我通常都會安定內心,跟大家講說我知道這件事情是怎樣,叫大家不要太難過,因為我們現在真的在發生什麼事情。

 

黃:剛剛說甚至有重做的,是什麼樣的議題?

 

張:一時之間想不到,但是真的有重做過,沒有太多,可能三支以內才有重做。

 

黃:原本的觀點不夠周全?

 

張:也不是不夠周全,可能比較多是討論錯方向,如果大家想要來看一個主題,是抱著明確的問題意識想討論,但我們其實並沒有討論這個方向的話,這件事情有點糗。會因為這件事情做大家期望的討論方向,來看看它到底會長什麼樣子。

 

黃:這也是社群媒體的好處,大家的互動性比較強。

 

張:我覺得就是「大家都是一國」,不用在那邊說你diss我、diss來,做就對了。

 

黃:這樣很棒,就是比較開放的心胸,也廣納大家的建議,像你從自己經營YouTube其實從一開始就是團隊了,到現在50人,公司有很多部門,也可以談談YouTube經營獲利的模式,其實你也不排斥有置入性行銷?

 

張:完全不排斥。

 

黃:但上面會有標示本集含有……

 

張:我們就標示、我們全標。

 

黃:通常你會篩選?

 

張:會啊一定會篩,當你有選擇一定會大量的篩,因為你也沒有那麼多人力可以做很多事情。

 

黃:篩選的原則是什麼?

 

張:通常會在意這個廣告詞有沒有騙人,以及這個產品本身是合理的東西嗎,這是我們的大原則。再來可能就是它適不適合我們的受眾。

 

黃:所以一個置入案過來之後,你們會怎麼開始?主動權還在你們手上嗎?怎麼呈現這些內容也還是你們決定?

 

張:但我們不太喜歡做一集為了一個產品服務的內容,通常都是做中間一分鐘廣告,所以我們只要確認這東西是真的,有什麼特點,也是我們觀眾需要的,我就好好寫個200字左右的稿好好念出來,給我素材把它剪輯成一個合理的影片。

 

黃:其實在有些公共議題上標示「本集含有置入性行銷內容」,比如萊豬萊牛?

 

張:那個就是因為我們中間有穿插一分鐘廣告。

 

黃:你們有沒有說哪一類議題就不能放廣告?

 

張:沒有,就有點像新聞台中間廣告時間不會刻意禁止某些東西,但我就是會跟你講「在開始討論這件事之前,我們要來一段廣告」。

 

黃:但你不會接受假設今天政府要下廣告推萊牛?可不可以買你一集來談萊牛的好處?

 

張:我覺得也不會到完全禁止,我覺得這件事情要談。因為我覺得有時候他們會把目的包裝到很深,不只是政府,反正某個地方的人,如果他願意接受我們講這件事就是要多元,我不會接受今天你買我一集,但我沒有呈現足夠多跟你相反立場的事情,如果你願意接受,那就來,如果你不願意接受那就不要做。

 

黃:不會說因為你買了這集,我就只能呈現你的讓我講的觀點,然後隱藏部分觀點,必須還是要尊重你們的主體性。

 

張:而且我們的觀點就是一定會講,即使要發生這種事情我們就是會講。

 

黃:目前有過這樣子的合作案嗎?

 

張:有吧,我覺得應該是有,我們應該都會講這集遇到了什麼,但是我們的原則一定都是講清楚,要講這個議題時一定也會包含立場不同的討論,以及他們完整的論述,這件事情都會出來。我們通常會更激進一點,我們通常會去找反對的人,好好採訪他,為什麼這樣子、這邊有沒有什麼問題之類的。

 

黃:其實你們有你們的方法,其實你也會關注假新聞,滿早就做了一系列假新聞逆襲的影片,為什麼當時會想設定這樣的主題?

 

張:因為自己受害嚴重的,就是覺得「自己都不知道了,那跟我差不多的人應該也是有問題的吧。」

 

黃:為什麼感受到受害?

 

張:因為自己常常看,常常被別人傳假訊息,就覺得頭很痛,回家親戚吃飯都在講假訊息,然後你就頭很痛,大家還會質疑你,我想說「到底在幹嘛?這是人生喔?」

 

黃:所以你對假訊息的態度是?

 

張:就看是disinformation,還是另外那一種……

 

黃:你說刻意造謠還是不小心?

 

張:不小心,刻意造謠就是很煩,就覺得「可惡啊,到底在幹嘛啊」也只能這樣子,默默地折磨自己的事情。

 

黃:所以你家人也會傳假訊息給你嗎?

 

張:最親的不會,我爸爸媽媽不太會傳那些東西,但家族裡面很偶爾的會有,或是一些別的群組,有時候校友群就會有,「一直在幹嘛、這個在做什麼……」

 

黃:所以假新聞的逆襲做完後,你有廣傳給他們嗎?

 

張:不會,我也不太做這種事情,我是一個比較隨緣派的人,我放在這邊,你需要取用的話,這是一個工具你可以用,我們會鼓勵觀眾如果真的遇到這個困擾,可以給他看一下。很難啦,我覺得假訊息這種事情是一個習慣,沒有遇到人生重大挫折或是有愛去支撐的話是不會改變的。

 

黃:你覺得要怎麼防止或抵抗假訊息?

 

張:我不會講說是抵抗,我覺得假訊息的傳播通常伴隨著關心。他關心你,所以想把這個他覺得重要的訊息傳給你,你要讓他的關心有別的方式抒發,我後來選擇的方式就是「常常跟這些人相處」,他就不會有這個需求,我們好好吃飯聊天,他對我的抒發就結束了,不會之後為了表達對我的愛而丟一堆訊息。我覺得我跟我家人的相處狀況就變得滿好的,可以給大家參考。

黃:特別多年輕人會抱怨家長,你會建議他們多陪陪長輩?

 

張:我覺得其實是,你如果真的希望灌輸他不同的價值觀,真的只有愛。我舉一個例子,上一輩要接受同性婚姻這件事情真的比較難,因為他們根深蒂固的價值就長這樣。但有一天突然開始支持,因為他發現自己的小孩是同性戀者,他就突然大改變、突然開始支持,核心就是因為他真的很愛他的小孩、希望他的小孩過得很好。所以如果你希望改變你父母的價值觀,你要先跟他們站在同一國,我們跟上一輩的關係真的不太好,或者是跟同輩的關係不太好,至少你們是麻吉,他就會想要聽你的話,我覺得可以多做這方面的嘗試,平常你就要跟他維護關係,不然他今天想起你的時候都是負面情緒,你還想要聽他說話嗎?不會。所以平常就要知道我們都是好麻吉,因為你是我的好麻吉,所以你講的話我願意聽一下。

 

黃:你的這個觀點其實跟最新研究非常符合,都是說我們最信任身邊的朋友。朋友之間交談遠勝於任何單位的闢謠。

 

張:對,要走到現實社會跟大家聊聊天,廣交好朋友,這是最重要的事情。

 

黃: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我們也走過三年多,跟你的YouTube頻道年齡差不多,從最早做事實查核、假訊息的闢謠,到現在成立教育部門,我們要做的就是媒體素養的推廣,希望把我們三四年來的經驗分享給大家,大家都自己知道,如果懷疑訊息的真假可以怎麼查證、有這樣的意識。你會怎麼建議?你覺得做好媒體素養的關鍵是什麼?一般台灣人最欠缺的媒體素養是什麼?

 

張:我不會講欠缺,這樣好像在diss,我覺得媒體素養是一個習慣,一個停看聽的習慣,你要習慣「我常常會被騙」,或者是說「可能有別的方向」,我覺得習慣的養成是比較重要的,習慣看「慢新聞」這件事情也是重要的,志祺七七真的很時事嗎?其實我們沒有很時事、沒有跟的很快,我們其實都滿慢的,某種程度上也是希望讓大家知道,你就等一下,等到各種觀點出來的時候,再對照一開始的想法,就會發現很多事情的東西會變。這也可以回到志祺七七很多時候在做的事情,我們很多時候做的東西會跟著時間,一開始跑出什麼觀點,後來因為多了什麼資訊,又產生什麼觀點,跟原本的產生新的對抗,再來,因為這樣子又產生了什麼資訊。我們會把資訊跟觀點、碰撞跟演變綁在一起讓大家知道,這東西就會養成一個習慣,我現在看到這東西先不要急著轉傳,先思考一下這是真的嗎?當你有這個「等一下」的時候,我覺得很多事情會改變。

 

黃:停看聽很重要。你自己從小就有懷疑的習慣?

張:沒有,但我覺得志祺七七帶給我滿多思辨的習慣。創業本身也有,很多東西都非直覺,或者是你聽了太多人唬爛,就會覺得怪怪的,就開始比較習慣等一下。

 

黃:假設我們今天要做媒體素養教育,提醒大家假訊息這樣的事情,要透過哪些管道?用什麼樣的方式讓更多人有這樣的意識,願意培養自己懷疑、等一下的習慣。

 

張:我覺得就只能三不五時的...,像志祺七七在做的事情就是這樣,好好的讓大家知道我們覺得討論的形式長怎麼樣,有不同意見的陳列、這裡面之間矛盾的地方,就會開始覺得「討論一件事情好像需要經過這個過程」,才會改變,而不是耳提面命的說「這個東西是假的」,或是「防止假新聞包含幾個步驟」,我覺得有點難。

 

黃:所以你們那系列的影片公益色彩很強。

 

張:我們很多都公益色彩很強、很多都不可能賺錢的題目。

 

黃:為什麼不能賺錢的題目還是決定要做?

 

張:因為就覺得它很重要,坦白說,以志祺七七投入的資本,你絕對有更好的選擇,你拿去炒幣可能都比這個爽,你會選擇這些事情就是因為你有堅持,和希望做到的事,所以我覺得在我的初衷範圍內,我就會盡可能地做。

 

黃:除了這些議題之外,你有什麼自己很滿意的影片的主題?

 

張:我之前有做跟憂鬱症相關的,我覺得我談得滿好的,因為我自己也中重度過,能夠帶出很多那時候的狀態以及陪伴的一些眉角,我覺得做的滿好的。然後還有什麼……其實團隊每支我都真的滿喜歡的。

 

黃:每個都自己生出來的小孩。

 

張:好像都覺得滿不錯的。「神秘職業」的,有些真的是很偏門的職業的,我也會滿喜歡的,或者像「小玉換臉事件」那支我也滿喜歡的,因為我覺得它帶出很多我自己原本也沒有關注到的面向、當事人的心情。更難的是這件事情其它實不容易成,要真的邀請到這麼多人願意在你的平臺上面(發言),這是一個對我跟對團隊的信任,我們把它好好地呈現出來給大家,是很難得的事情。

 

黃:所以你其實從小就是容易讓人信任的人?

 

張:我覺得也不是,但我基本上算是人偏好的人,我滿願意對大家好的。

 

黃:你剛剛提到憂鬱,你願意跟大家談親身經歷分享給大家嗎?

 

張:我之前大三升大四的時候,因為感情一些事情我就憂鬱到爆炸,中重度憂鬱、很慘,但那時候憂鬱症這件事情還沒有被那麼廣泛的討論,因為社群網站也不興起,也不知道自己怎麼了,只覺得自己很糟糕、狀況很差,一直到當兵一陣子快退伍的時候才真的好起來,轉換環境、有規律作息後才變得比較正常。

 

黃:你會怎麼建議身處在憂鬱中的朋友?

 

張:我自己覺得最關鍵的是,你的「成就雞蛋」要放不同的籃子裡,如果生活成就感指標、開心的事情都源自於,例如戀愛,當戀愛這個東西破滅的時候就會很崩潰。我自己的做法是,我的成就雞蛋有很多個籃子,有YouTube、有原本的事業、有跟人相處的,或自己很喜歡打寶可夢卡牌,也是成就指標,或是我每天都在健身,健身也是一個,我就把它很平均分散。當我某一個東西爆掉的時候,我就會去別的地方收集我的成就感,心理上的成就感風險分散過去比較少人在談,但過去我們談到股票、資產都會,那為什麼心理不談一下?我覺得可以建議大家多尋找人生成就感來源多樣化。

 

黃:你剛剛提到健身,我知道你有錄影片,兩個月瘦了24公斤,生酮飲食。

 

張:那個不是靠健身,那個就是靠飲食,我最近就是很認真的健身。

 

黃:生酮飲食兩個月瘦24公斤的經驗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嗎?

 

張:好像不是特別值得分享,現在覺得啦,它是一個比較激進的做法,你就認真的少吃、認真的空醣,就會開始一直瘦。但是不是真的健康的,我現在是打問號,所以我在那支影片裡面一直強調「這只是一個很單純的我做的這件事情跟大家分享」,而且它是有它急迫性,我就是已經在做YouTube,而且如果你長得不好看,我覺得這很現實,你必須長得看起來是舒服的、觀眾喜歡的樣子,所以才能得到合理的點閱率,這是一個現實。

 

黃:你也很樂於把自己的經驗跟大家分享?

 

張:滿樂於的,一直都是滿樂於分享經驗的。

 

黃:其實你現在也開始開了一些線上付費課程,為什麼會想要做?

 

張:這個開滿久了,應該說我們公司其中一個重要收入來源就是線上課程,那時候因為我們做資訊設計,設計作為一個服務是對外輸出,可能只拿到裡面一些東西,而且它不能夠累積,因為你永遠在做專案服務,後來我就想說「能不能做出一個產品?」,後來接觸到資訊設計,資訊設計在做的事情是「加速資訊內化成知識」的過程,本質跟教育是一樣的,所以我們就開始做課程,剛剛好那時候有一點連結到,所以就開始做幾個滿成功的,後來就成立部門認真在做。

 

黃:現在公司已經有50人了,從原本3、4個人到現在50人,大概是怎麼樣的組織,怎麼分工?

 

張:分工一般來說可能會有「功能性分工」與「產品分工」,一開始是功能性,現在是產品分工,裡面按照不同服務,例如說我們有社群相關的、有兒童教育相關的、線上教育相關的、互動網頁的、YouTube的,還有營運部門等。

 

黃:線上課程最受歡迎的是哪堂課?

 

張:最受歡迎的是「教別人做資訊設計」,14000人還是16000人左右。

 

黃:反而它還贏過你教人家怎麼經營YouTube頻道?

 

張:因為它是最早的,那時候也打破一些線上課程的集資紀錄

 

黃:YouTube會怎麼教起?

 

張:我自己習慣的教法還是讓大家認識在這裡面自己追求的東西是什麼,以及怎麼開始。至少你看完這個課程後可以一步一步來,認識到「設定頻道名稱」、「服務目標」,如阿滴英文,就是一個角色加一個主題,因為YouTube平台是以創作者為核心,連接內容和人,就要讓別人知道你的角色是什麼,如「阿滴英文」、「阿滴日常」,它告訴你明確的點題,你才知道要怎麼樣去訂閱,所以才會讓大家知道要這樣子試,或者是……

 

黃:志祺七七就沒有符合這個原則?

 

張:志祺社會時事聽起來超爛的,並沒有回應到一開始「想讓別人聽」,所以我們才要找有趣的名字。或是會開始教你演算法要服務的事情是什麼,或是怎麼讓影片的節目變得更好看等。

 

黃:YouTube影片要吸睛要怎麼做?

 

張:很多不同面向,但我覺得要一直在影片裡面堆問題意識,像知識型影片的話,我們會在每個段落,像一個段落通常1.5分鐘,在每一段的開頭就會告訴你我們這段要討論什麼事情,在結尾的時候會點出「知道前面這個事情後,後面的問題到底是什麼」,我覺得這個問題意識的鋪陳是有趣的,如果是做節目,像遊戲、娛樂型的影片,「到底誰會勝出」是核心問題意識,或「接下來遇到發生什麼好笑的事」,這也是問題意識,怎麼持續的堆疊問題意識是關鍵。

 

黃:你自己原本並沒有做影音的經驗?

 

張:過去沒有,過去是做動畫,沒有做到任何影音。

 

黃:經過這三四年,你覺得做影音有什麼秘訣和重要的原則,是你掌握到的?

張:最關鍵的是,你如果真的想做,就是要開始做,然後你要能夠投入這個社群裡面,我一開始做的時候其實沒有那麼認真在看YouTube,所以你會做出不符合這個文化的東西,或者是,你就是跟這些人不熟,所以他們也不覺得你是創作者,就很難得到新的情報,也不會真的想關注他們的影片,加入這個社群、成為這個社群的一份子,是把這件事情做好的關鍵,年輕人就要來社群年會,或任何機會跟這些人連結時,有這個野心跟動力趕快去認識。

 

黃:你覺得要成為一個成功的YouTuber有哪些要具備什麼特質?

 

張:最關鍵的是耐心,耐心真的很重要,通常走到最後面的人都是經營超級久的,爆紅的很少數,所以要很有耐心的一步一步做。再來是,你要知道自己在做什麼,這個有點抽象,有些人不太清楚自己做的事情是為了什麼服務,這樣子會花很多很多白工。

 

黃:謝謝志棋今天非常大方地分享,你的「志棋七七」YouTube頻道即將突破百萬訂閱一路走來的寶貴經驗,還有用愛與陪伴來協助家人對抗假訊息的心得,都讓我們非常的受用,下一集我們還要再來跟志棋聊聊更多YouTube影音創作的秘訣,還有為什麼志棋要和「阿滴英文」的阿滴共同創立新媒體影音創作者協會,結合了這麼多知名的Youtuber,你們到底想要做什麼呢?新聞真假掰,假訊息Bye Bye,我們下次空中再會囉,謝謝志棋。

 

張:謝謝大家。

(校對:李建甫|更新:2022/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