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臺圖發表109-112年身心障礙閱讀成果展

▲與會貴賓手持啟動儀式拼圖共同合影。
▲與會貴賓手持啟動儀式拼圖共同合影。

【記者 陳顗喆/台北 報導】國立臺灣圖書館(以下簡稱「國臺圖」)執行教育部「強化身心障礙者數位化圖書資源利用中程發展計畫」,6/6日上午舉辦成果展,展示109-112年身心障礙者閱讀服務創新成果,邀圖書館、身心障礙團體、大學校院與特教學校、出版業界及基金會等跨界合作夥伴共同參與。

曹翠英館長表示本次活動以「跨閱障礙.樂讀永續」為主軸,「人權」是國臺圖的核心價值,「閱讀」則是身心障礙者跨越困境的入門。 106年國家審查報告提出,CRPD中最重要的關鍵是通用設計,即創造無障礙環境,國臺圖已與新北市政府及中和區公所合力完成館外無障礙交通動線改善,也在去年委託身心障礙聯盟完成館內外無障礙空間、動線、設施、設備的全面檢測,將透過後續優化讓閱讀環境更加友善無礙。另國臺圖透過16萬餘冊身心障礙圖書資源及館際合作豐富資源,至全臺各地特教學校、圖書館等合作推廣,以及去年與全國13所大學校院校特殊教育學系(中心)結盟,充分發揮圖書館藏與用的重要功能 。

▲成果展臺灣手語電子繪本說明導覽。

教育部終身教育司許嘉倩專門委員表示,落實身心障礙閱讀平權一直是我們共同努力的方向, 國臺圖作為教育部指定的身心障礙專責圖書館,針對身心障礙族群著力製作有聲書、電子書及點字書等;亦針對障礙兒童量身製作臺灣手語電子繪本、口述影像繪本及Reading Together易讀有聲書等多元化服務,並建置數位平臺提供身心障礙者單一窗口查詢服務 。

國臺圖在此次四年期計畫中,結合「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及聯合國永續發展17項核心目標(SDGs),以「人權」、「融合」及「無障礙」為核心服務理念,積極推動無障礙閱讀服務,主動與出版社、作者及政府機關等洽詢,以接受贈與、自行採購、委託製作、取得授權轉製及共同出版方式,豐富身心障礙者數位化圖書資源,更首創臺灣手語電子繪本、口述繪本、易讀有聲書,為不同障別兒童提供適性閱讀資源,鼓勵親子共讀;也整合圖書館、學校與民間團體無障礙格式圖書資源,建置符合網站無障礙規範2.1版AAA等級單一窗口查詢服務平臺及APP,提供不同障別操作及閱讀介面,為身心障礙者打造個人專屬行動圖書館 。

▲與會貴賓手持標語大合照。

國臺圖攜手新北市政府交通局、養工處、中和區公所等,共同改善從永安市場捷運站至該館中和路400巷之無障礙交通動線,並邀請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聯盟全面檢視館舍,提出無障礙環境、設施設備改善建議,延伸設計「圖書館無障礙環境檢核表」及編製使用指引,與國內各縣市公共圖書館、學術機構及身心障礙服務單位建立策略聯盟關係,辦理全國性推廣活動與培訓課程,鼓勵身心障礙者終身學習,更跨機構合作辦理全國特殊服務教育機構專業人才培育,並製作數位學習課程提供館員上網自主學習,辦理身心障礙研究優良學位論文及期刊論文獎助,讓服務觸角能延伸至臺灣各角落。

未來國臺圖將持續精進各項服務,致力推動「通用設計學習」、增加易讀本徵集製作,加強跨界合作,導入人工智慧技術應用,藉由科技輔助提高無障礙圖書資源轉製效率、產能與品質;透過文宣、講習及輔導等機制,協助全國公共圖書館落實網路及實體無障礙環境改善,逐步建立無障礙標章認證;打造樂齡失智者友善圖書館,致力達到「人權.融合.無障礙」的目標。

此次計畫成果展自6月5日至23日於國臺圖1樓臺灣藝文走廊展出,期許更多單位能一起加入無礙樂讀的行列,邀請各界一起響應為身心障礙者取得無障礙資源而共同努力。(圖/國臺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