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中毒防治研討會 前線及時揪"毒"瘤

台灣蛇咬意外,一年有上千多件通報案例。能不能在第一時間判斷傷口,施打相關抗毒蛇血清,至關重要。今天有一場國際中毒防治研討會,透過個案分享不同的臨床症狀,也考驗第一線急診醫師的應變能力。

看見龜殼花就在牆上緩慢移動,民眾經過都心驚膽跳,因為牠是台灣常見六大毒蛇之一,台灣每年超過千人被毒蛇咬傷,就以赤尾青竹絲、龜殼花、眼鏡蛇最多,傷口如何判斷?專家告訴你。

中國附醫急診外傷中心毒物科主任 洪東榮:「如果(局部)那個紅腫,尤其是有顏色變化 有瘀青的,瘀青看起來比較深部皮膚的,大概就是龜殼花跟赤尾鮐可能性最大。如果他瘀青地方又有很多水泡,水泡裡面又出現很多,流進去很多的血 ,常見的大概就是百步蛇。」

而遭眼鏡蛇咬傷口,除了紅腫熱痛,患者還會出現拉肚子症狀。要施打血清救命,有賴醫師快速判讀,但目前快篩試劑只有一種。

中國附醫急診外傷中心毒物科主任 洪東榮:「做出來的是只有眼鏡蛇,鎖鏈蛇已經在製造中,未來事實上還可以再加其他的種類。」

相較毒蛇中毒個案,現在新興毒品猖獗,成分更加複雜,以往傳統毒品的檢驗方式已經不敷使用,連帶臨床症狀也越來越難判定。

台北榮總臨床毒物科主任 楊振昌:「可能像W飯店那個案例一樣,發高燒、昏迷,甚至也有腎衰竭的,另外我們也有病人用了藥物之後,腦部產生像中風一樣的病症。」

台北榮總舉辦國際中毒防治研討會,希望從蛇咬傷、藥物濫用、特殊中毒等個案,找出治療方法,解決第一線醫師面臨的新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