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排餐常客 漁業署推鬼頭刀國內消費 FIP完整版年中實施開拓外銷

鬼頭刀是我國東部外海常見洄游性魚類,夏威夷語稱「Mahi-Mahi」,肉質結實又細緻,是國外餐廳常見魚排魚種,國內年產4、5千公噸,有8成外銷,國人接觸機會較少,農業部漁業署推廣國內消費,媒合全臺10家餐飲業者使用,並在「Go Fish!買魚去」電商平臺舉辦產品促銷活動;為了讓鬼頭刀捕撈更重視海洋資源永續,國內捕撈鬼頭刀執行「漁業改進計畫」(FIP),預定年中將從基礎版(Basic)進階完整版(Comprehensive)。

鬼頭刀洄游臺灣東部海域,捕撈產季在每年4至6月及10至12月,國內年產4千多公噸,但以外銷為主、占80%,其中以90%銷往美國為最大市場,臺灣產鬼頭刀約占美國市場10%至20%。

漁業署今(5)日於臺北市沾美藝術庭苑舉辦鬼頭刀行銷推廣記者會,漁業署長張致盛表示,國人常吃進口的鮭魚排、鱈魚排,卻不知道國內就有脂肪含量低,肉質細緻沒有魚腥味的鬼頭刀魚排很適合作排餐,相當可惜;鬼頭刀國內拍賣價格約每公斤50元,最貴不會超過100元,末端產品價格則依定位而異,但一定比進口魚貨便宜,而且還有魚排、魚丸、魚柳、水餃、香腸等型態多元水產品,可供料理消費選擇。

國內鬼頭刀捕獲量年產4千多公噸。鬼頭刀洄游時常公、母隨行,母魚(前)頭型較具圓弧,公魚(後)偏向方形。(攝影/游昇俯)
國內鬼頭刀捕獲量年產4千多公噸。鬼頭刀洄游時常公、母隨行,母魚(前)頭型較具圓弧,公魚(後)偏向方形。(攝影/游昇俯)
漁業署今日於臺北市沾美藝術庭苑舉辦鬼頭刀行銷推廣記者會。(攝影/游昇俯)
漁業署今日於臺北市沾美藝術庭苑舉辦鬼頭刀行銷推廣記者會。(攝影/游昇俯)

張致盛指出,國產鬼頭刀主要外銷美國市場,美國市場要求進口漁獲要執行FIP,國內鬼頭刀捕撈是最早執行卸魚申報、FIP的產業,今年2月7日起,鬼頭刀捕撈管理措施也已要求50公分以下漁獲,無論死活均得拋棄,強化資源保育;但國內過去取得的FIP是基礎版,美方現要求進階執行完整版,漁業署正在努力,預定年中可取得執行認可,將有助國產漁獲外銷。

漁業署表示,完整版FIP必須依循國際非營利組織海洋管理委員會(MSC)驗證標準,由經MSC認證的技術專家對漁業進行預先評估後產出工作計畫,並且必須每3年由MSC技術專家進行改進審核;基礎FIP則只要漁業執行者自行決定改進目標,在進行預先評估時也不須有MSC技術專家參與。

漁業署推廣國內消費,媒合沾美藝術庭苑、新竹樂心料理、The Local’s Bistro、屏東白日夢居酒屋、貓耳朵貳店等10家餐廳業者使用,將鬼頭刀料理加入菜單。即日起並在「Go Fish!買魚去」電商平臺舉辦促銷活動,購買鬼頭刀專區商品滿千送百元折扣碼,且可抽高級餐廳鬼頭刀套餐券,至7月底前至指定餐廳消費滿千元,還送「買魚去」百元折扣碼。

鬼頭刀可製成魚丸、魚柳等型態多元水產品。(攝影/游昇俯)
鬼頭刀可製成魚丸、魚柳等型態多元水產品。(攝影/游昇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