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航空全球峰會杜拜登場 聚焦生成式AI運用

法新社今天(3日)報導,航空公司或許不會很快就以人工智慧(AI)來取代飛行員,但航空專家表示,這項新技術已經徹底改革他們運作的方式。

第80屆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年度大會在杜拜登場前夕,法荷航空集團(Air France/ KLM)數據科學與AI負責人波茲(Julie Pozzi)表示,數據和AI是航空產業絕佳的槓桿。

航空業界高層3日將齊聚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參與這場具影響力的年度全球航空峰會,商討這個產業的最新發展,包括即將展開的AI計畫。

長久以來習慣於微薄利潤率(profit margins)的航空公司,把AI視為提振生產力和獲取競爭優勢的最新途徑。

總部位於美國的貝恩公司(Bain & Company)航空業首席顧問威斯頓(Geoffrey Weston)說,AI無疑地是一個新領域,科技與能力可因此獲得令人驚奇的加速。

法荷航空集團正在發展AI,有超過40項計畫運用到生成式AI。這些生成式AI就像目前知名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一樣,是在不斷地使用中獲得改進。

法荷航空集團的方案之一,是在法國航空(Air France)人員的平板電腦中,安裝一種能以85種不同語言回覆客戶的工具,並計劃2025年在巴黎的戴高樂機場(Charles de Gaulle)使用。

戴高樂機場運營商「巴黎機場集團」(Groupe ADP)已和新創公司合作,展開幾項AI倡議,其中包括以語音辨識來接聽機場電話的Allobrain公司。

「巴黎機場集團」革新部門主管內格雷特(Alban Negret)說,未接聽電話的數量已從50%降至10%。

國際管理諮詢公司奧緯諮詢(Oliver Wyman)的航空專家布查爾德(Jerome Bouchard)說,隨著空中旅行的增長,降低等待時間是業界面臨的重要挑戰之一。

他表示,在有限的空間中,旅客則是越來越多,但人們旅行的方式仍像1970年代那樣。

布查爾德補充說,「還有改進的空間」,他指的是機場安檢使用臉部辨識的潛力,「但這一切都需要巨大的協調和數據同步進行,而這仍是目前所缺乏的」。

專家表示,現代飛機擁有精密複雜的自我診斷和控制系統,是可以借助AI使用的數據工廠。但是當實際駕駛飛機時,是不可能交給演算法來負責的。

航太專業公司泰雷茲(Thales)執行長肯恩(Patrice Caine)說,「到最後,負責決策責任的還是人類」。「比起人工智慧,我會稱之為輔助智慧(assisted intelligence),一種輔助人類的智能」。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黃仁勳台大演講台味濃 首揭Rubin平台、稱輝達一切由台灣開始
秀數位孿生地球精準預測台灣天氣 黃仁勳用AI講中文
防技術外流中國!美國放緩核發輝達、AMD等對中東AI晶片出口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