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台股開戶數衝破1200萬戶,到底熱什麼?3大關鍵讓年輕人也想投資!

「你買00939、00940了嗎?」
「這支個股,也是台積電概念股嗎?」

近兩年來,投資哪一檔股票或ETF(指數股票型基金),成為了多數台灣民眾茶餘飯後的話題。

這樣的討論熱度也反映出整體市場的動向,可以從台股「大盤」(加權股價指數)看出端倪。2024年,台股大盤衝破2萬點大關,相較2022年封關尚未突破1.5萬點有大幅的成長。

湧入股市已經是一場全民運動,更有「年輕化」的趨勢。

根據台灣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證交所)數據,2023年底累計開戶數為1,251萬戶、年增49萬戶,而實際交易人數更達到564萬人的歷史新高。

股市熱潮讓各家證券商獲利表現亮眼——根據證交所統計,2023全年整體證券商的稅後淨利達新台幣687.09億元,年成長77.41%。

其中,20至30歲的年輕族群,累計開戶人口已達155.6萬人(統計至2024年4月),突破此年齡層人口數一半以上(56%)。對比證交所5年前的數據,30歲以下年輕人的開戶數比例僅個位數,如今占比卻攀升至近12.2%。

如何抓住年輕人的心,成為證券商現在進行式的「必考題」,除了現在就可以看到的收入之外,更重要的是,這些年輕人終有一天會成為社會中堅,趁早抓住他們的心,是展望未來的關鍵。

在理解證券商的策略前,先了解有哪些關鍵讓愈來愈多年輕人參與股市投資。

關鍵一:「定期定額」鬆綁,降低投資門檻

「要吸引年輕族群的目光,首先是發行價格要親民,再來是投資門檻要變低。」國泰投信總經理張雍川一語道破。

僅管「零股」存在已久,但大部分的股市操作仍以「張」為單位。舉例來說,如果在2017年想要投資台積電,就必須一口氣拿出21萬元(當年平均股價為210元),這對於年輕族群來說,資金上的調度非常吃力。

為了解決這痛點,金管會在2017年1月16日開放「定期定額買賣有價證券」,大幅降低投資門檻——每月1,000元就能定期定額。甚至還有部分證券商再降門檻,推出市場最低100元就能投資股票及ETF的方案。

定期定額符合社會大眾的花錢習慣,不用一次掏出一大筆錢,吸引多數民眾參與,投資金額也逐年攀高。

根據證交所公布集中市場數據,在2024年一開春,1月定期定額投資金額來到104.06億元,續寫2017年1月16日開辦來新高紀錄。

國泰證券App 圖/翁挺耀攝影
國泰證券App 圖/翁挺耀攝影

關鍵二:開放「盤中零股交易」,不用再等下午1點半

除了定期定額,另外吸引年輕投資人的關鍵是「盤中零股交易」。

以往在台股市場,如果資金有限,想要買「零股」就只能在「盤後」,也就是在下午1點40分至下午2點半之間掛單,並統一在下午2點半「集合競價撮合」成交,因此,1天「只有1次」撮合成交的機會。

金管會自從在2020年10月26日開放「盤中零股交易」,並在2022年12月19日將交易撮合間隔時間從3分鐘縮短至1分鐘,投資人就可以在早上9點至下午1點半之間,進行「多次數的零股買賣」。

在這樣政策下,觀察金管會2020年至2023年底的數據發現, 實施盤中零股制度後,日均成交值成長約793%,接近8倍零股成交戶數也從32萬戶增加至113萬戶,成長幅度達253%

由此可見,盤中零股制度可以促進流動性及交易便利性。為了增加更多投資零股成交的機會與效率,金管會預計2024年底,將撮合時間從1分鐘再縮短為5秒,屆時成交規模將會明顯成長。

永豐金證券.jpg 圖/永豐金證券
永豐金證券.jpg 圖/永豐金證券

關鍵三:投資資訊充足,數位轉型逐漸明朗化

最後一個關鍵,來自於整體投資環境的資訊愈來愈透明,投資人隨時隨地都能查閱投資策略及篩選工具。

「不只台灣,全世界都是如此。現在正處於網路時代,年輕的民眾可以進一步活用參與股市的相關資源,或和朋友間互相討論。當投資門檻愈來愈低,這些理財行為更是明顯的趨勢。」華南投顧董事長儲祥生表示。

除了看盤、投資研究的創新,值得注意的是,證券商也積極經營數據分析、AI篩選資訊,甚至開放API及社群Discord討論,讓想串接自動投資程式的學生及社會大眾可以取得充足的資訊,自主管理「屬於自己」的投資策略。

比起搶攻市占率、拚交易量規模,證券商也聚焦在專研相關股市知識及工具,提供投資人建議或交易策略的參考,就是希望幫助用戶可以在股市裡判斷順利。

中國信託證券 圖/蔡仁譯攝影
中國信託證券 圖/蔡仁譯攝影

「大家都知道買低賣高、賺價差,但投資有很多種方法,投資也是一輩子的事情。要如何在自己的經濟能力範圍內建立出核心部位,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抓取適當的時間長短,這都需要完整的經驗和教學。」中國信託證券策略長彭一正表示。

證券商為什麼要抓住年輕投資人的目光?看到什麼趨勢?

定期定額、零股交易、資訊透明,加上網路下單盛行及數位轉型優化投資體驗,證券商也紛紛推出便宜的手續費獲客,這些誘因都大大提高年輕投資人「成為企業小股東」的動力。

而證券商之所以將目光放在年輕族群,就是嗅到資本市場的活絡趨勢。過去多以中老年為主的投資人,如今網路社群資訊傳播,促進年輕世代勇於投入資本市場,40歲以下新開戶數大幅攀升。

圖三.jpg 圖/永豐金
圖三.jpg 圖/永豐金

當年輕人的投資風潮來臨,金融機構若無法轉型、無法提供「數位原住民」更好的資訊服務及更具創新的做法,不久的未來就有可能會被取代。

因此,對於台灣的證券商而言,經營重點就不再只是實體據點或培育更多的證券營業員來經營顧客關係,反而要提升「數位轉型」,讓一般民眾直接透過手機App來解決投資疑惑,感受數位的便利及溫度。

換句話說,當年輕族群大舉進入台股市場,那麼股市投資的金融生態圈及用戶體驗,如何幫助年輕投資人獲取理財策略、透過數位技術與體驗掌握財富成長,就成為證券商「必考題」。現階段的數位轉型成果,能否帶動下一個十年成長,將成為證券商獲利的關鍵。

延伸閱讀:00940 ETF懶人包:成分股、何時配息一次看!

責任編輯:林美欣

更多報導
台灣人最愛幫孩子買00878、0056,還有台積電零股!為什麼?十大熱門ETF、零股一次看
十大零股交易王出爐!00919、00878、00940入列,台積電、鴻海排名遞減
直擊|Google能用影片搜尋了!AI助手Astra超狂理解力、影片生成模型Veo,還有哪些AI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