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繼夾娃娃機後,自助洗衣店入侵你家巷子!比超市還多,台灣人為何超需要它?
你家社區巷尾是否又默默開了一間自助洗衣店?
根財政部統計處資料顯示,台灣自助洗衣店數在過去5年內翻了一倍,從原本2018年的1,399家,到2023年底,全台家數已逼近3,000間,比目前國內的超市數量(2,266家,2024年6月底統計)還多。
自助洗衣店儼然成為繼夾娃娃機之後,最快入侵全台店面的無人店產業。深耕房地產10多年的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經理徐佳馨指出,以前看新社區住的人多不多,通常會看附近有沒有開超商、診所,來斷定是否真的有居民在活動,「現在,自助洗衣店也變成看社區有沒有『人氣』的新指標。」
新社區出現,成「自助洗衣店」進駐空缺
自助洗衣店開得猛烈,其中尤以成長中的新市鎮為主力。細看統計數據,會發現自助洗店數最多的,並非人口數居冠的雙北,而是 台中市 、 桃園市 ,兩地分別以413家、368家,超越新北市的325家。
對照內政部戶政司資料,台中、桃園正是近年來淨遷入人口數成長最多的地區,像是2023年全台淨遷入人數最多的前5名行政區,第一名與第二名分別是台中市北屯區8,390人和桃園市桃園區8,046人。
另外,台南市的自助洗衣店數,雖居六都中的倒數第二,但5年來增長幅度超過332%,成為全台自助洗店數成長最高的地區。與此同時,台南在2018年~2020年間的建造執照核發統計數也居六都之冠,若以建造到竣工平均2~3年的時間推估,這也意味著,2018年~2023年台南確實是有最多新建案的地區。
以上種種數字顯示, 自助洗衣店的擴張主力地區皆是新建案、重劃區多的新市鎮 ,顯見自助洗衣店的成長與新社區的出現息息相關。
自助洗衣店崛起因素1:新建案房型改變,曬衣空間不優
然而要論新社區與自助洗衣店的共生原因,如果從需求面談起,徐佳馨認為,主要因素有二。
首先是近年新建案的 房型改變 。
台灣社區房型從最早30~40年前,一進門就是前陽台的公寓型建物,多半有著可以拿來放鞋櫃、做玄關的寬廣前陽台。一直到近年,許多建案前陽台通常只是外推露台,而後陽台面積也越縮越小。
徐佳馨指出,因房價高升、總坪數縮小,多數時候在房型設計上,會為了追求室內空間利用最大化,而優先犧牲陽台面積,「許多後陽台縮到後來,即便空間勉強放下洗衣機,也可能因社區棟距近,採光不好,不適合晾衣服。」
於是,搬入新建案、新社區的居民無法在家戶內好好洗衣、曬衣,自然將需求伸向了自助洗衣店,造就新社區自助洗衣店林立的現象。
自助洗衣店崛起因素2:居住空間縮小,居家機能外移
第二項因素則是 生活型態 的改變。
隨著人口稠密、人均居住面積縮小,民眾逐漸習慣居家生活機能外移的趨勢,「以前會在家裡做的事,都慢慢往外頭移動。」徐佳馨舉例,最早開始的其實就是「外食」。
如今對許多單身族、頂客族與小家庭來說,家中的廚房其實就是超商、小吃店。而越來越少家戶親自下廚,也成為超商鮮食占比升高、餐飲市場擴大的推力。下一個外移的,則是家戶裡的書房。
徐佳馨指出,越來越多民眾把咖啡店當作書房,在店裡長時間閱讀、工作,而咖啡店也成為學生的K書中心、工作者的辦公室,據財政部營利事業家數統計,台灣咖啡店數也從2018年的3,386家,增長到2022年的4,165家。
洗衣家事外移,也同樣回歸到家庭空間不足的問題。徐佳馨指出,當居住空間不斷縮小,人們會持續將家戶內的機能外移,而社區對自助洗衣店的需求也就如同咖啡店、超商鮮食一般,隨著生活型態的改變而攀升。
自助洗衣店崛起因素3:剛需無人店,成加盟主投資副業首選
然而需求面的推動,也造就供給面原先伺機而動的量能跟進。
「台灣加盟市場一直有一批想做無人店的加盟主。」全台規模近500間的自助洗衣店品牌美衣潔執行長鄭閔馨指出,由於許多想把開店、做點小生意當作副業投資的人,苦於沒有時間與心力管理人才,無人店型的業態,一向是這些人的加盟首選。
然而過去無人店型最成熟的,非夾娃娃機店莫屬。但因其是娛樂產業而非剛需,且摻雜遊藝色彩,偶有法規或衍生的治安問題,並非想追求長久、穩定生意的業主會想選擇的事業,「自助洗衣店的成長商機,剛好滿足了這樣的空缺。」
然而自助洗衣店的無人店型雖看似好管理、變動成本低,仍潛藏著風險。
潛藏經營風險1:前期資本門檻高,光設備就要300、500萬
投身洗衣產業超過25年的SparKlean絲碧淨洗衣店總經理黃禎豐指出,自助洗衣店扣除租金後的毛利率高達90%。客戶洗烘一車衣物所支付的費用,成本(水、電、瓦斯等)僅占約10%。
不過,開設自助洗衣店屬於資本密集型創業。單店的設備投資額,通常介於新台幣300萬至500萬元之間,這還不包含裝潢費用。若以商用洗衣機的壽命10至15年來計算,每年設備折舊可能高達30萬元,這使得設備成本僅次於租金,成為洗衣店的另一大固定開支。
因此, 如果加盟主選到租金比太高的店面,再加上設備折舊,要長期生存可能會很困難 。黃禎豐試算,一間自助洗衣店如果能做到平均10萬元的月營收,已經算不錯成績,但如果租金比超過3成,也就是3萬元以上,此時再加上設備折舊,以及其他消耗支出,淨利可能被壓縮到不到2成,「這樣的投資報酬可能遠低於把錢投入ETF或被動式金融產品還低。」
潛藏經營風險2:新進者紅利高,業績易被新門市瓜分
而且自助洗衣店不像其他零售通路,營收通常隨著常客積累而與年漸增。
「許多洗衣店其實是第一年業績最好。」黃禎豐觀察,由於自助洗的客人通常傾向去最新、看起來最乾淨的店面,因此新門市通常較吃香。 門市附近只要一有競業開新店,業績被瓜分的效應通常很明顯。
這樣的道理,也顯現在財政部的統計數字。像是市場較為飽和的新北市,自助洗衣店的單店年營收就從2018年的94.6萬元,下滑到2023年的79.5萬元,代表即便產業需求蓬勃,但銷售業績不見得會隨店數增加成長,加盟主事前仍須謹慎評估一地市場的飽和程度。
潛藏經營風險3:現場無人看管,設備安全性成隱憂
另一項自助洗衣店的經營風險還有無人店的安全維護,以及鄰里關係維繫。鄭閔馨指出,由於自助洗衣店沒有人手現場管控,一旦消費者不當使用機器,就得完全依賴設備的安全保護機制。
鄭閔馨分享,曾有客人違反設備指示,一次在烘衣機內塞滿過多毛巾,結果釀成機器過熱起火。如果這時又遇到貪圖便宜的加盟主,選用的是價格不到大廠一半、來路不明的中國機設備,機器安全裝置若沒能立即反應、切斷烘衣瓦斯,「下場恐怕不只是內桶燒黑而已。」
此外,也偶有自助洗衣店業主因施工不謹慎或追求速成,導致機器基座不穩、運轉噪音過大,引起鄰居反彈。徐佳馨指出,這也是為何房仲帶人賞屋時,通常不會主動把自助洗衣店當作加分的生活機能,「因為住戶會擔心自助洗衣店可能產生的低頻噪音,影響居住品質。」
儘管在自助洗衣店商機崛起的同時,也具備多項經營風險,但產業人士一致認為市場成長空間仍在。只要台灣房市空間仍熱,哪裡還有新建案、新社區問世,就一定也有自助洗衣店出現的空缺。
延伸閱讀:
自助洗衣狂搶客,這家傳統洗衣店營收穩穩近億元!憑哪些創新服務反撲轉型?
moPlus訂閱制3周破萬人!momo衝千億大關,為何「消費者下單太快」是一大硬傷?
責任編輯:林美欣
本文不開放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