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Google、蘋果開新戰場!車用作業系統誰是老大?一文看懂勝負關鍵

蘋果與Google兩大科技巨頭的廝殺,已不局限在智慧型手機,汽車成為巨頭的新戰場。蘋果不斷傳出籌備開發電動車Apple Car,最快在2025年登場;Google旗下自駕車Waymo也在今年於美國舊金山提供載客服務測試。

相較汽車硬體,蘋果、Google的軟體服務早已深入你我的汽車裡頭,各自推出的車載資訊系統Car Play、Android Auto甚至成為美國新車標配。據研調機構Canalys統計,從2015年美國市售新車支援Car Play、Android Auto占比不到10%,至今皆超過9成。

手機成長動能停滯,智慧車載接棒「吸金擔當」

以往的汽車中控台,僅能播放CD、聽廣播、調冷氣,但隨著汽車電子化、數位化,能以手機連結汽車螢幕,進行地圖導航、行事曆、聽串流音樂等,未來科技巨頭更希望能控制一整輛車,汽車作業系統(Operating System,OS)需求浮現。

由於智慧手機產業進入瓶頸期,需要新的成長動能,汽車被視為下個機會點。蘋果率先在2013年6月10日公布車載iOS(iOS in the car),隔年命名CarPlay;Google不遑多讓,隔年6月26日也發表車載資訊系統Android Auto。

無論CarPlay或Android Auto,兩者都是透過自家手機連結汽車螢幕,顯示地圖導航、接來電或回簡訊,並支援語音助理,但他們都在思考如何更深入參與車輛系統。

2017年Google率先推出升級版「Android Automotive OS」,它可直接內嵌在汽車當車用作業系統,不必用手機連線,可蒐集行車數據,如車速、電池狀態、空調等,目前Google已和近十家汽車製造商與零件供應商合作,包括Stellantis、Honda、BMW等,其中Volvo電動車子品牌Polestar 2是首輛運行Android Automotive OS的車款。

蘋果也沒閒著,今年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宣布CarPlay重大更新,不只是娛樂資訊系統,還能控制車輛,最特別的是儀表板與中控台資訊整合,不只能查看車輛時速、引擎轉速、油箱水位等數據,甚至能控制冷氣、座椅。

目前已超過十家車廠打算在2023年導入下一代CarPlay,如Volvo、福特、Honda、雷諾、賓士及保時捷,蘋果授權自家軟體給車廠使用,幾乎是史無前例的。

看待蘋果和車廠將有更深度的整合,研調機構TrendForce研究經理陳虹燕認為,「未來車廠期望的仍是具有品牌識別的系統,因此車廠有調整權很重要,蘋果若需要涉入車輛控制,則需要更開放地與車廠進行軟硬體整合的討論。」

除了兩大巨擘纏鬥外,亞馬遜(Amazon)今年1月也宣布與全球第四大車廠Stellantis合作,計畫把亞馬遜AWS雲端服務、語音助理Alexa導入Stellantis的車輛。

賣獨家服務才是王道!傳統車廠拚自製車用OS

車廠除了與科技大廠建立合作關係,另一方面也開始自行研發汽車作業系統,導入下一代電動車。像近年積極電動化轉型的福斯集團,自2020年成立CARIAD部門,投入開發作業系統VW.OS,目標2025年將內部自製汽車軟體比率從10%提高至60%。

日本豐田汽車(Toyota)更成立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子公司Woven Planet,致力研發Arene OS,可控制方向盤、剎車、油門等,預計2025年推出並規畫對外授權販售。豐田並非單打獨鬥,它還找來德國軟體系統開發商Apex.AI助陣,加快軟體開發,導入豐田量產車輛。陳虹燕認為,「車廠自行開發的重點是能做完全的客製化,並且不需要和其他業者共享車輛運行與車主行為數據。」

若車廠順利打造獨家作業系統後,是否就和科技大廠分道揚鑣?事實上也不一定,像是語音助理、App軟體都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及金錢開發。陳虹燕認為,未來一線車廠兼容其他生態系服務的可能性高。

特別的是,未來走向「軟體定義汽車」的時代,車廠必須正視軟體研發的重要性。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產業分析師涂家瑋提醒,「車廠要打造自己的作業系統必須思考規模經濟,導入的車款夠不夠多,生態系才有辦法生存下來。」好比福斯集團旗下擁有的乘用車品牌包含福斯、保時捷、奧迪與ŠKODA等,2021年集團就賣出888萬輛新車,而電動車霸主特斯拉去年售出93萬輛,就能看出規模差距。

從過去PC與智慧手機的演進來看,當一款作業系統愈普及,自然吸引愈多開發者投入,相關應用軟體數量也增加。換言之,作業系統所開發的車用軟體,將是車廠創造硬體差異性的關鍵,像是特斯拉的全自動輔助駕駛(FSD)功能須額外購買,並透過空中下載(Over-the-Air,OTA)方式進行軟體更新。涂家瑋認為,「車廠可透過軟體服務賺取額外的利潤,維持與消費者的互動關係,而不是賣完車就結束。」

根據麥肯錫顧問公司(McKinsey & Company)預估,2030年全球汽車軟體市場上看50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1.5兆元),年複合成長率達9%,市場商機龐大。

不只行安、資安,使用者體驗也要革新

當各家車廠都投入自建作業系統時,涂家瑋認為未來有三大競爭要素。第一、軟體搬到車上使用,須符合駕駛安全行為設計,例如中控台的螢幕播放影片時,若駕駛眼盯螢幕,影片就會暫停,以保持行車安全。

其次是強化資安,尤其是軟體更新時容易被駭客盯上,車廠透過白名單的機制,防止駭客入侵。最後則是使用者體驗,像是數位座艙內的曲面螢幕,UI/UX介面的使用流暢度,「因應汽車內的特殊情境,創造手機無法取代的使用體驗。」

這個「軟體定義汽車」的時代,讓向來保守的汽車產業,歷經百年一遇的大變革,科技大廠因此找到機會切入汽車商機,未來兩者仍是既競爭又合作的微妙關係。

責任編輯:傅珮晴、蘇柔瑋

更多報導
求安全穩定的商務旗艦機王黑莓機掰了,相同訴求的車用作業系統為何能讓它風生水起?
Apple Car長怎樣?這家公司用蘋果專利「拼」出一台車,看有哪些亮點

◤果粉最愛 限時下殺◢
iPhone 14新機搶先預約 抽真無線耳機
iPhone13舊機下殺 直降3千省荷包
iPad 9萬元有找 熱銷限量補貨到
AirPods限時降價 最高折2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