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開發區化身滯洪池 颱風有效減災

施工中的土地開發區化身滯洪池,颱風來時有效減損災情。(市府提供)
施工中的土地開發區化身滯洪池,颱風來時有效減損災情。(市府提供)

記者吳孟珉/台南報導

施工中的土地開發區化身滯洪池,颱風來時有效減損災情。位於安南區西溪頂中排易淹水範圍下游端的北安商業區市地重劃工程雖仍施工中,但日前杜蘇芮挾豪雨侵襲時,就因區內早有準備,低漥地及滯洪池即時發揮排水滯洪功能。

地政局長陳淑美表示,地政局施工中開發區,為降低颱風暴雨時因水路阻塞引發洪災之機率,平時確實維護工區及週遭排水系統,確認整體排水系統連接功能正常,並隨時注意氣象局發布的颱風、豪雨訊息,於暴雨期間加強工地巡查確保水路通暢無虞,另協助將周遭排水引流至開發區內滯洪,如滯洪量體不足時,啟動移動式抽水機可即時抽排,並隨時檢查確認機械設備運作正常,備妥足夠油料。

陳淑美表示,地政局各開發區規劃滯洪池與多元的保水設施,增加開發區蓄水能量,減低周遭易淹水風險,施工中的北安商業區,預定明上半年完工.完工後可提供滯洪池有效滯洪量約六點四萬噸.全區用地可蓄水體積與低衝擊開發LID單元雨水貯留量共約八點六萬噸,開發後合計蓄水量達十五萬噸,並配合水利局抽水站運作,未來將改善重劃區及鄰近地區包含理想社區、北安路二段周遭易淹水的問題。

此外,已完工的開發區包含東區的平實營區、安南區的九份子重劃區、永康區的鹽行國中區段收區、麻豆區的麻豆工業區、新營區的長勝營區等滯洪池,其中以麻豆工業區提供蓄水容量最大,重劃區內兩座滯洪池可容納約十萬噸洪水量,並有水利局興建麻工、麻柚共二座抽水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