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最後一課講「中國會否崩潰」 港佔中發起人陳健民:盼台灣學生珍視自由

政治大學社會學系客座教授陳健民去年出席「2023台北安全對話活動」。廖瑞祥攝/資料照片
政治大學社會學系客座教授陳健民去年出席「2023台北安全對話活動」。廖瑞祥攝/資料照片


香港「佔中三子」之一、社會學者陳健民在反送中運動後來到台灣教書,日前結束在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的三年授課生涯,將赴中研院從事香港研究。他最後一堂課的講授主題是「中國會否崩潰」,表示這門課如今在香港、中國大陸都不可能教,台灣仍有這種自由,希望同學「好好珍視」。

陳健民1993年自美國耶魯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後返港,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多年,專長是中國研究及民主社會學,並致力協助中國知識份子建立公民社會。2013年他與香港大學法律系學者戴耀廷、牧師朱耀明共同發起「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爭取真普選。2014年佔中運動啟動,演變為長達79天的雨傘革命,陳健民於2019年被判「煽惑他人犯公眾妨擾罪」及「串謀犯公眾妨擾罪」罪名成立,判刑16個月,於2020年3月出獄。

2021年,陳健民來台在政大社會學系擔任客座教授,主要講授社會運動與當代中國社會。他原定一年後返港,但香港各方面的管制愈趨嚴苛,促使他決定居台灣。

自由亞洲電台(RFA)報導,陳健民12日在政大「當代中國社會」課堂上講授最後一堂課。他表示,「這麼敏感的問題」在台灣可以講,若是在當前的香港「講一門課有關中國會不會崩潰,一定是講不到一半就可能有人來抓了」。

他說,這個題目在香港是不可能教的,在中國大陸也不可能,「台灣還是有這種自由,所以同學要好好珍視這個地方」。

最後一堂課結束時,數十位學生寫了卡片向陳健民致謝,陳健民則送上最後贈言,表示台灣很多年輕一代的朋友「好像不太理解中國」,他期許學生還是要關注中國,也要關注世界其他國家。

在政大修讀博士班的香港學生Edward跨系修讀陳健民的課,他向RFA表示,這是在台灣才有的「奢侈」,因為香港有很多人想跟陳健民學習,但已沒有機會,「我覺得我應珍惜這機會」。

陳健民在課後接受RFA專訪表示,他來到台灣後「真的很驚訝」,「很多學生都覺得中國的問題好像很遙遠,這是別國的事情,關我什麼事?」

他認為,這和台灣20多年的本土化有關,「連這個影響台灣那麼大的(當代)中國也不去理解」。他認為,台灣新一代很有認識中國的必要,來台開課後也因為口碑不錯,吸引滿堂學生聽課,「所以我覺得這3年走下來,其實是有改變和有效果的」。

陳健民在香港教書時,還有機會到中國演講和教書,當時也還容許他教公民社會運動等課程,向中國學生講他們從來沒有機會接觸的內容。他曾表示,這樣的情況在習近平2012年接任中共總書記後開始大幅轉變。

陳健民懷念中港曾經有過的學術自由,也希望台灣成爲啓蒙中港學生認識何謂民主的地方,他的課堂上就有來自中港的學生修課。他認為「台灣是可以影響到中國的」。他贊成抗中保台,不要過度依賴中國,但希望文化交流「不要完全封閉起來」。

陳健民也表示,政大最令他不捨的是校內仍存在「華人地區僅有的大型連儂牆」。由於2019年反送中運動時他在獄中,因此無法見到香港街頭的連儂牆,來到台灣第一次看到時他很感動,「真的想哭」。

陳健民說:「香港已不是以往的香港,我要到海外,才能看到香港很珍貴的東西。很難得五年了還保留著,到今天我將離開但連儂牆仍在,這是我對政治大學很欣賞的。」

現年65歲的陳健民下一站將赴中研員當研究員,至少寫出兩本書,一本關於雨傘運動的回顧,另一本是關於民主與社會條件。之後他甚至希望重返大學校園修讀藝術課程,完成人生的另一個夢想。

更多太報報導
北韓公佈與俄戰略條約內容:一方遭入侵 立即提供一切軍援
菲公布畫面控中國海警持刀斧登船「如海盜」 要求歸還8枝步槍及賠償損失
香港指標店面租金暴跌94% 精華物件「割喉式」賠售仍乏人問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