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30年實現零飢餓!你可以在世界糧食日做這4件事

聯合國大會在1979年時,將10月16日定為「世界糧食日」(World Food Day),設定這個主題日是為了喚起世界對發展糧食及農業的重視,也從中增強公眾對於世界飢餓問題的意識。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全球飢餓人數出現上升趨勢。在2017年,有8.21億人口處於飢餓狀態,但全球生產的糧食是足夠讓所有人食用的,可見自然資源消耗、氣候變化、貧困等問題都使地球上九分之一的人口,持續忍受慢性營養不良的折磨。

 

全球持續面對氣候危機,而氣候的異常變化也會影響到糧食生產,根據聯合國《2018年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全球在過去三年的飢餓人數不斷增加,而氣候異常和極端氣候正是導致全球飢餓狀況惡化的主因之一。

 

所以今年的世界糧食日主題為「努力實現零飢餓」,目標在2030年能夠實現零飢餓。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也呼籲大眾,無論你是誰、是什麼身份,都可以以行動來為實現零飢餓做出貢獻,包括不要浪費糧食、減少投入及增加產出、養成更加健康和可持續的飲食習慣、共同宣傳零飢餓。

 

請勿浪費糧食

 

「剩食」一直是全球許多國家的嚴重問題,所以建議不要購買過量的食物,如果有剩食,也可以打包帶回家用作下一頓的食材。

 

減少投入、增加產出

 

根據統計,人口在2050年將達到90億,所以糧農組織建議農民採用生產力更高的新方法來種植作物,並增加作物種類,以增加產出及收入。

 

養成更加健康和可持續的飲食習慣

 

自己製作餐點雖然較為費時費工,但絕對會比外食來得更乾淨、健康、營養,養成這樣的飲食習慣也可以更了解自己的口味,並且做多少、吃多少,利於減少浪費。

 

共同宣傳零飢餓

 

為了能達到2030年實現零飢餓的目標,糧農組織希望每個人都能夠過自己的力量,宣揚零飢餓理念,使全球更重視此議題,也使對抗飢餓的力量更強大。

 

(首圖取自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O) 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