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緣政治、價值體系衝突加劇 ... 謝志偉:中國因此從「戰狼」慢慢變「站到走廊」,台灣這座自由民主燈塔需國人好好維護


全球地緣政治衝突持續升溫,長期關注及評論中國議題的我國駐德大使謝志偉指出,儘管中國在經濟、地緣政治上仍扮演不容小覷的角色,但最近西方國家察覺兩件事情,因此開始對中國改觀、也開始覺醒,讓中國因此從「戰狼」慢慢「站到走廊」。

在疫情後,首先,西方國家驚覺其基本工業、產業竟無法自給自足且受制於中國,且中國將雙邊貿易「武器化」(weaponize),常用這來恐嚇、威脅;第二,相對來講,台灣累積幾十年的自由、民主形象,加上高階半導體在供應鏈的角色突然受到重視所致。

中國政經實力仍「不容小覷」 但逐漸從「戰狼」慢慢「站到走廊」

謝志偉為學者出身,以德文為專長,他曾任扁政府時期的駐德代表、行政院新聞局長,且長期涉略政論節目、媒體專欄等領域;在蔡政府時第二次駐德期間,謝志偉仍筆耕不輟,時常以詼諧幽默文筆論述國際、中國議題,在評論圈小有名氣。

《今周刊》前進德國柏林,參與2024年歐洲台灣形象展,並藉此機會專訪謝志偉。對於地緣政治對抗加劇,他談及中國角色的變化表示,整體趨勢顯示,中國在經濟和地緣政治上仍扮演著不可忽視的角色。

他說,儘管如此,中國過去的強勢正在減弱,他幽默譬喻,過去強盛時如「戰狼」般的中國,現在逐漸開始轉變,如今雖仍是戰狼,但慢慢「站到走廊」。

西方國家在疫情時意識到中國這兩點 開始重新評估對中關係

謝志偉分析,此一變化原因主要有二。首先,是在COVID-19疫情期間,西方國家在發展過程中,突然意識到他們在基本工業、產業上,過於依賴中國,導致自給自足能力不足,因此受制於中國。

其次,在全球化背景下,過去做生意時,通常會認為能將經濟與政治分開,但是中國的策略,迫使西方國家逐漸受制於中國,然而當西方國家發現與中國做生意,經濟和政治是無法分開的,就會「開始痛了」。

▲駐德大使謝志偉長期關注中國議題,經常在媒體、臉書上為文評論。鄭鴻達攝影

謝志偉表示,當西方國家的經濟和產業,與不民主國家掛鉤過深時,在關鍵時刻,就會具有決定性影響。他說,儘管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但不同的制度會產生不同的措施,當面對一個專制獨裁的中國時,西方才發現中國能輕而易舉地把雙邊貿易、經貿關係「武器化」。

謝志偉解釋,照理說,雙方做生意彼此是「partner」(夥伴),但如今這個「partnership」(夥伴關係)竟被對方(中國)作為威脅和恐嚇的武器,這讓西方國家開始覺醒、開始重新評估對中國的經濟關係。

台灣展現自由民主、供應鏈關鍵形象 終被世界所認知

謝志偉說,於此同時,在這背景下,台灣累積了幾十年的自由、民主形象,更因此被凸顯;除此之外,台灣還是在全球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尤其是在高階半導體領域,過去雖然也很重要,但沒被重視,只有當供應鏈出現問題時,西方國家才意識到台灣的重要性。

謝志偉表示,在這脈絡下,台灣是民主自由的標竿、模範,還有世界在高階半導體缺貨時,赫然發現台灣的重要性,以及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中所扮演重要的角色,與中國的真面目就形成鮮明的對照,讓台灣的「真形象」因此被全球認知。

西方、中國「夥伴關係」一分為三 開始對中脫鉤、去風險化

謝志偉說,當西方國家在試圖與中國關係疏遠的同時,就把其過去與中國的夥伴關係「一分為三」,重新定義為同時是「夥伴」、「競爭對手」,同時也是「價值制度對手」的關係。他解釋,中國這樣的競爭對手,不只是科技、經濟的對手,更糟糕的是,還是「價值、制度面」上的對手。

謝志偉解釋,在西方國家將對中國關係的定位一分為三後,也開始促使西方國家思考如何應對這一問題,並提出了兩個解決方案,包括「脫鉤」(decoupling)和「去風險化」(De-risking)。

謝志偉坦言,如今大家都認知道短期內難以實現與中國「脫鉤」,因為西方國家與中國的經濟關係如同「吞下鉤子」,但這鉤子「已經深入食道甚至腸道」,但「吞下去會死、拉出來會疼」,但至少認知到不要再繼續「往下吞」。

對中「去風險」比「脫鉤」務實 台灣因此脫穎而出

因此,如今「去風險化」成為更現實的選擇。謝志偉說,簡單來說,去風險化就是不要再過度依賴中國,西方國家開始尋求多元化供應鏈,若不要依賴中國,就不要把所有雞蛋都放到中國這個籃子;那要將其他雞蛋放到哪?此時西方國家就發現還有台灣、還有東協十國如越南、菲律賓等選項。

謝志偉說,儘管對中國開始的「脫鉤」、「去風險化」,都不會在短時間內一蹴而就,但只要能夠開始,就會有所進步,而此時,台灣就在這脈絡之下脫穎而出。

美國認台灣地緣位置重要 「失去台灣嚴重,把台灣丟給中國更嚴重」

第三,就是台灣的戰略地緣位置重要性。謝志偉解釋,麥克阿瑟將軍(Douglas MacArthur)在1950年時,是美軍在遠東的總司令,他當時曾致函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Harry S. Truman),在信中強調了台灣的重要性。

謝志偉說,當時麥克阿瑟認為,若美國失去了台灣,絕對會影響到美國的戰略利益,台灣將變成中國共產黨「永不沈沒的航空母艦」。台灣位於第一島鏈,70多年來從未喪失重要的戰略位置,因此「失去台灣很嚴重,把台灣失去給中國更嚴重」。

▲台灣企業在歐洲台灣形象展中,展現軟硬實力。鄭鴻達攝影

世界瀕臨「冷戰2.0」格局 人文價值對上民族主義

因此,謝志偉以此角度分析,當前的世界格局,雖還不能說是「冷戰2.0」,但至少世界已經分化成兩邊:左邊是中國、俄國、北韓和伊朗,右邊是美國、日本、台灣、歐盟國家,還有英國、加拿大等。

謝志偉坦言,雖然以重要性來說,右邊的這些國家會比較重要,但在國家數量上,可能會輸給中國他們能掌控的國家,因此左右兩大陣營的競爭,也是「人文價值」與19世紀以前「民族主義價值」的競爭,尤其後者的價值,是種倒退且不尊重人類尊嚴的價值。

台灣因時勢成關鍵角色 謝志偉:改變不在速度在方向

謝志偉直言,以長期趨勢來看,在這種節骨眼上,台灣就被認為是「救援投手」、「game changer」(決勝關鍵)的角色。他認為,儘管有人擔憂這改變會不會太慢,但身為台灣外交官,他在意的不只是改變的速度,更注意的是改變的方向。

謝志偉強調,他認為目前西方國家改變的方向是正確的,但台灣或世界也不能好整以暇坐在那邊等,應該要主動地去進行整合、合作,在這整合中,經濟就扮演重要角色。

謝志偉解釋,民主國家都要選舉,但若經濟不好,選舉就不用談了,且若要經濟好,科技的發展就必須持續推進;他說,除發展經濟、科技外,彼此的戰略合作關係也必須要建構起來。

台灣成東亞民主自由燈塔 謝志偉:台灣人應好好維護

謝志偉感慨,他最近也有個強烈的感受,就是在整個華人地區或社會中,包括被中國佔領的新疆、西藏,還有經歷過異國統治上百年,最終回歸到所謂的「祖國」,最後所遭受到的待遇,卻是比被「異國統治」還慘的香港。

謝志偉強調,在這麼多年來,新疆、西藏甚至是香港都非常地關注台灣的安危,而台灣的存續,對他們來說至關緊要。他感性地說,身為台灣人可說是「任重道遠,他認為台灣人肩負重任,宛如一座自由民主的燈塔,「這座燈塔的光很重要」。

不過,謝志偉也提醒,這座燈塔的硬體,也需要台灣人不斷地好好維護。首先,燈塔的電池必須是「永續」的;第二,台灣這座燈塔,長年來持續遭受風吹雨打、海浪衝擊,因此必須小心地照顧、維護。

謝志偉接著說,最後ㄝ中國對台灣各種的各種攻勢,其實不僅限於軍事武器、硬體上的戰爭,還有包括經濟、認知戰等各種攻勢。雖然這些對台灣都是很嚴峻的挑戰,但謝志偉仍肯定地表示,「我對台灣很有信心」。


更多今周刊文章
台灣配額僅一支的名酒 竟出現數百瓶 酒圈買賣規模逾十億 國巨前總裁陳木元 捲假酒疑雲風暴
女兒拿存錢筒要爸換車,只因「開TOYOTA休旅車」被同學排擠...念私校好?前輩曝潛規則:只是為了人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