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火力最強海巡艦在旗津製造 台灣造船業迎來30年最好光景

地表火力最強海巡艦在旗津製造 台灣造船業迎來30年最好光景
地表火力最強海巡艦在旗津製造 台灣造船業迎來30年最好光景

作者:吳靜芳 圖片來源:王建棟

一艘地表最強火力海巡艦,讓經過數年國際航運產業不景氣以及慶富弊案的民營造船業,碰上了國艦國造政策以及離岸風電的新商機,造船廠訂單全滿,台灣造船業正在發大財。

6月的高雄幾乎天天飆破30度,77歲的中信集團董事長韓碧祥還是天天早上7點定時走進旗津的船廠巡視。

巡廠一圈下來,韓碧祥飄撇的白髮滲著薄汗,在這大熱天下,他的標誌花襯衫一天得換個兩套。

學徒出身的韓碧祥看得非常仔細,上一秒還在跟記者講話,下一秒就拉著員工蹲在地上研究一扇尚未安裝的部件,「他(員工)切的斜度太多了,」他皺起眉。

他專心看的鋁合金半完成船體,是海岸巡防署「籌建海巡艦艇發展計畫」的其中一艘,接下來還要馬不停蹄地一艘接著一艘的造。

因為國艦國造的政策,海巡署從2018年到2027年要完成141艘新艦,總預算高達426億元。若再加上海軍的新建船艦計畫,總數有238艘,總預算達到1,803餘億元。

這艘600噸級的巡防艦目前只看得到俗稱為龍骨的底部船體,預留了武器管線空間配置,因為這批新造600噸以上的海巡艦,未來將配備中山科學研究院開發的火箭彈系統。過去半軍半警的海巡單位的火力多為機槍及火炮,配置火箭彈還是頭一遭,因此這艘巡防艦被稱為地表最強海巡艦。

造船業能力升級,國防與工作船比例高於漁船

光是中信標到的12艘600噸級巡防艦以及52艘35噸級巡防艇,標案金額總共就有170幾億。這幾年來中信業務滿檔,公司也正考慮上市,「這是中信30年來最好的時候,」韓碧祥說。

發大財的不止中信,已經大虧3年的台船,也拿下了海巡新建艦艇計畫中近200億的訂單。「國艦國造自今年起進入高峰,」台船董事長鄭文隆表示,未來20年新建艦艇預算將超過5,000億元。

以前,像中信、以及宜蘭龍德等台灣民營中型造船廠,專精的是玻璃纖維複合材料(FRP)、鐵殼及鋼板等結構的漁船,但近年來,國防、工作船舶的比例將遠遠超過漁船。這也代表台灣造船產業的製造能力升級。

例如,巡防艦要求輕量及高速化,船體結構就必須使用鋁合金。光是焊接難度,就比鋼板高上一級。

因此,從漁船、遊艇、巡防艦到軍艦,民間造船廠長達數十年累積與投資的技術能量,在國艦國造的巡防艦以及軍艦上得以發揮與升級。而國營船廠台船,也將從建造貨櫃輪,挑戰潛艦。預計2024年1月,MIT的潛艦就要下水。

至於過去的本業造漁船,商機是愈來愈有限。因為台灣配合國際漁業管控全面實施漁船汰建管制,壞一艘造一艘,漁民必須要憑報廢舊漁船牌照,才能申請建造新漁船。換言之,如果光靠造漁船,現在韓碧祥恐怕要苦惱的是台灣漁船是一年比一年少,而不是苦惱訂單太多、人手不夠。

產業出現人才荒,2021年以前人力難以補足

造船業的好時光,除了海巡署、海軍的國艦國造之外,還有正如火如荼展開的離岸風電。在高雄旗津的高鼎廠房外,掛著聖文森及格瑞納丁國籍的拖船「拖救公爵號」(Salvage Duke)靜靜停泊著。這艘船是為了即將到來的離岸風場工程而在此待命。

現在,離岸風電開發商需要的工作船大部分還是得仰賴國外船隻,但長期而言,台灣不是沒有機會吃到這塊餅。

「(離岸風電的)拖船、駁船,其實都有來找。甚至是起重船台灣也有辦法做,」韓碧祥評估,離岸風電商機可能還比海巡艦標案來得大,「風力發電(運營)要很久的時間,光維修就可以做好幾年。」

台灣不只有製造能力,研發也有機會。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執行長周顯光觀察,歐洲開發商第一次在台動工,即使是要在台灣建造工作船隻,也傾向根據歐洲風電供應鏈的船圖施工。

「但台灣絕對能承接離岸風電工作船設計,」周顯光分析,買來的船圖雖能因地制宜略為修改,但不同海域環境有所差異,從溫度、海流到海岸地形,這些細節會影響船舶設計,不能全套從歐洲抄過來。

因此,離岸風電開發商可能還是必須仰賴本土造船設計人才,才是長遠之計。

不過,隨著訂單滿檔,台灣造船業已經開始出現人才荒。根據經濟部調查,7成以上造船業者認為到2021年以前都有人才不足的困境,培養人才變成了當務之急。

「海島國家一定要發展造船產業,」國立高雄科技大學造船及海洋工程系系主任楊敏雄說,「國艦國造政策下,未來造船人才會是船廠重要的寶。」

更多天下雜誌文章

世界最強戰機零件 來自桃園150人小廠

「食量莫名其妙變少」 最輕鬆的減肥法?「靜坐」能幫你瘦下來

回媽媽的國家念書 他成為三國搶著要的人才!

發大財的都是誰?台灣第一份財富報告解密:愈年輕愈難翻身

兩人能夠白頭偕老的17個跡象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