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震度分級怎麼分?地震強弱如何定義?

地震發生時,震度幾級是大家關心的事情之一,究竟地震震度達6強是什麼意思?震度分級又是如何區分的?Yahoo奇摩新聞編輯室帶你一起了解。

地震震度4級以上,可能會有物品掉落的情形。(示意圖/Getty Images)
地震震度4級以上,可能會有物品掉落的情形。(示意圖/Getty Images)

地震震度分級制度是什麼?為何要修訂?

當台灣發生有感地震時,中央氣象署會發布地震報告,其中的各地震度資訊,是國內救災應變的重要參考依據。過去,地震震度可分為8級,然5級(強震)、6級(烈震)的級距區間較寬,不利於區分災情差別。

隨著科技演進,新建置的地震儀,量測的時間解析度增加,提升了儀器的敏銳度;加上布建的地震站已更為密集,過去的震度分級,偶爾會出現小規模地震但震度很高的極端情形。這是因為地震在一瞬間產生了很大的加速度,但這只是瞬間,通常不會造成災害。因此,為強化地震震度在救災與應變作業上的實用性,氣象署參考美、日相關作業與國內學者的研究結果,於2019年12月研訂新制地震震度分級,並於2020年1月1日實施。

地震震度分級新版怎麼分?

新版地震震度分級中,將原先的震度5級與6級,分別細分為「5弱」、「5 強」和「6弱」、「6強」,從原先的8個級距增加為10個級距。此外,還修改了5級(含)以上的地震震度分級演算程序,主要以地動速度值(PGV),來取代原本的地動加速度值(PGA),計算對應的地震震度,使地震震度與災害發生有更高的關聯性。

地震震度各分級有什麼感受?可能造成哪些災情?

關於地震震度分級表,目前氣象署採取以下版本:

核稿編輯:廖梓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