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差距越拉越大 今年兩個台大新生就有一個來自雙北天龍國


撰文=王子寧 (圖片來源/wikimedia)

2002年,台大教授駱明慶的論文《誰是台大學生?──性別、省籍與城鄉差異 》引起台灣社會嚴重關切,為了讓資源較為缺乏的中南部學子多一點進入國立大學就讀的機會,全台吹起一股教改風,多元入學、繁星計畫甚至12年國教也一一上路。

這一連串教改方案推出後,距離駱教授論文推出時間至今已事隔 15 年,適逢大學聯考近日放榜,我們檢視今年台大入學的新生,發現來自雙北以及六都的比重都越來越高,不由得質疑當初教改重頭戲所謂的「繁星計畫」高呼的「照顧弱勢、區域平衡」,真的有做到嗎?或是就像坊間家長所說戲稱的多「元」就是多「錢」,五花八門的入學方案只是讓「城鄉差距」更進一步的擴大了?

多元就是多「錢」?五花八門的入學方案讓偏鄉的孩子機會更少

我們先來看今年大學招生考試分發結果。根據8日出爐的大學招生分發結果,台大今年滿招無缺額,錄取人數以建中生為最多,高達255人,其次則為北一女,也有191人錄取,接著則是師大附中111人、高雄中學78人、中山女中76人、台中女中73人、成功高中70人、武陵高中70人、台中一中69人、高雄女中69人。

可以發現的是,台大指考分發今年含個人申請回流與外加名額,共錄取1733人,而占據台大錄取名額最多的依然都是來自明星高中,前10名公立高中全是明星學校,錄取人數占總人數61.3%,與去年結果幾乎一樣;而私立高中排名中,第一名是薇閣高中42人,延平高中33人、東山高中22人、曉明女中14人。

如果依照各縣市分發錄取人數來看,台北市錄取了579人(占33.4%)、新北市錄取340人(占19.6%),光雙北市就占據超過5成,其次則為台中市181人(10.4%)、高雄市154人(8.9%)、桃園市143人(8.3%)、台南市90人(5.2%),六都整體占了85.8%,而台東縣、花蓮縣僅各占0.2%,澎湖縣及連江縣則僅占0.1%,從數字上來看,可見城鄉差距明顯,問題依然未解。

新生一半來自雙北,過半台大錄取名額由全台十所明星高中包辦

然而,考取大學共有繁星推薦、個人申請、指考分發等3個管道,從繁星、申請、指考3個管道來看,今年台大3個管道招生總錄取人數3536人,建中有459人錄取、北一女320人、師大附中215人、中一中157人、高雄中學140人、武陵高中134人、成功高中116人、中山女中111人、中女中108人、南一中104人、雄女97人,共占台大錄取總人數的55.5%。

無論單看指考分發錄取人數,或看整體3管道錄取人數,前10名依然都是這幾所明星學校在排行榜中「洗牌」,以縣市來看也同樣是六都占最大比例。

但有台大教授認為,六都錄取台大人數最多,主因為六都人口數本來就比較多,報名人數多,錄取人數也就跟著多。

值得一提的是,最早進大學管道其實只有申請入學及指考分發,2006年,國立清華大學陳文村校長任內為縮減城鄉差距,招收來自不同地域、培養更多不同面向的優秀人才,因此提出「繁星計畫」,採用各高中「推薦保送」方式辦理單獨招生,給予城鄉高中平等之機會。

清大如此新穎的招生方式當時受到各界高度認同,因此教育部在同年核定「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中的12校,跟進辦理繁星計畫;2007年,教育部再進一步擴大辦理,共有26所大學參與,直至2009年共有33所學校納入繁星計畫。

由於繁星計畫效果顯著,教育部在2009年10月提請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通過,2010年正式合併學校推薦、甄選入學與繁星計畫,更名為「繁星推薦」,招生方式沿用繁星計畫各高中「推薦保送」辦理。

繁星推薦的出現,到底改變了什麼?

繁星推薦是所有大學生都能參與的入學管道,由各高中推薦符合大學設定之在校成績條件、且通過大學校系檢定標準的應屆畢業生,讓資源條件相對不足地區的學生也能取得優質校系的入學門票。

雖然繁星推薦依然需要報考學測,但學測成績僅是大學篩選考生的門檻,只要符合標準,各大學會統一以高中在學前2年成績,作為優先評比項目,第二順位才會是學測成績,而公告錄取後,考生不需再接受甄試,就可入學。

繁星推薦實行多年來,雖然保障許多偏鄉學生入學機會,促進區域平衡,也讓大學組成趨於多元化,但也不免有其爭議;近年來許多都會區公、私立學校仍大力倡導繁星,但有人認為應該只該用於「照顧偏鄉」,不該適用於相對偏遠地區和近都會區。加上繁星招生名額愈來愈多,規模不斷擴大,也開始影響到其他入學管道的招生名額。

另外,各高中職內部評分方式是否公正公平?不但各界存有疑慮,也是這項計畫面臨挑戰之處。

繁星制度,清大力挺,台大籲砍名額

由清大主導的大學招聯會今年3月公布調查,提出「指考分發學生進大學後,表現為3種入學管道中最差」,但台大卻不這麼認為,台大研究指出,指考分發學生在大學課業表現上,優於繁星和申請錄取的學生。

另外,台大副教務長張耀文認為,雖然目前大學入學是多元管道,但繁星錄取比率愈來愈高,考試分發的名額因而逐漸減少,可能導致學生不敢來考指考,寧願先過繁星或個人申請錄取學校,最後只考分發這個管道將會「名存實亡」,失去真正多元入學的意義。

台大研究還發現,台大過去10年來錄取的繁星生中,來自私立高中學生占30%至40%,但在個人申請及指考分發管道,私立高中生僅占10%,顯示繁星入學管道「對私校特別有利」,可能有失公平。

台大主張,現在透過繁星升大學的比例是15%,應降到5%以下,讓指考分發名額能維持在4成。同時,台大也另闢新多元管道,招收特殊背景學生,擬規畫新的多元入學管道,未來選才以學生的多元背景身分及興趣作為加分項目,例如農家子弟申請農業、森林等相關科系,原住民族申請人類或社會等相關科系,或偏遠地區學生,申請時都會比一般生較具優勢,最快明年實施。

對於台大的看法,台南一中校長張添唐8日也持相同意見指出,入學管道應多元,但比率要適當,繁星與申請入學不應再增加,要讓登記分發維持一半名額。

不過,從近年升大學的數據結果來看,明星高中光環並未完全減弱,城鄉差距問題也同樣存在,現在反對繁星規模過大的聲浪又逐漸湧出,究竟制度該如何修正才能消弭爭議,又實質達到「縮減城鄉差距」初衷?顯然是雙面刃的難題。

延伸閱讀

■  前瞻建設城鎮之心工程 你有感嗎?
■  他能擊敗柯文哲 吳敦義能讓國親合推李鴻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