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西岸碼頭老店50年老店,肉圓、芋圓、豆干包基隆三名物一次吃齊!
基隆肉圓興許不如基隆乾麵來的有名,但也確實是自成一格,普及度在基隆小吃中也算得上是名列前茅,我隨便都可以說出十多家,而也確然寫過不下十篇的肉圓,或許找機會來寫一篇基隆肉圓懶人包;說起基隆的肉圓有一個玩笑,只要是基隆人出了基隆都不吃慣肉圓,其原因便在基隆肉圓的特點,其一是低溫油泡,口感是軟綿,不過於強調如彰化肉圓的酥脆,二是內餡相對單純就是紅糟肉加筍絲,最後一個是漸漸消失的配料小黃瓜。好,說了這麼多,但其實這篇我想分享的是個人吃過最好吃的芋圓。而這攤五十多年的西岸碼頭老店,也滿滿是小時候的回憶。
如果你不是基隆人,或是對基隆的美食很熟,那八成沒聽過「西六碼頭肉圓芋圓」,但也許聽過吃過早前分享過的「五層豬腸湯」,對這兩家是同一個店面,早上到中午是五層豬腸湯和乾麵,下午四點到深夜則是「肉圓芋圓加豆干包。
這家的位置在離基隆車站不遠(步行7.8分鐘)的西岸六號碼頭。最近這幾年基隆美食,尤其是小吃終於熬成主角,不再只是九份、宜蘭的順便的龍套美食,更不再只有「基隆廟口」,近幾年從廟口、孝二三路商圈,慢慢擴散到仁愛市場周邊(以上都在藍圈圈),但其實我更想帶大家走的更遠,比方紅色的仁愛、信義園,甚至是我從小混到大的「中船/三沙灣」一帶,另外綠色的安樂區和今天肉圓所屬的中山區,都藏著許多基隆傳統美食,老店更是比比皆是。少說,再寫個100家那也不成問題,而且都只是我記憶中的老店。
回題,回到六碼碼頭這家兒時我吃過一二十次的肉圓,次數雖不如已消失的「阿玲肉圓」、田寮河的「春美肉圓」、女中的「女中肉圓」,信義市場的「林家肉圓」,南榮路的「白磚厝肉圓」。但,這家我最愛的一直是獨肉的芋圓,它和比較常見的芋粿有那麼一點不一樣,而也就那一點不一樣,讓我朝思慕想。先說,這店環境談不上好,而且也不大,常常需要排隊。
相對白天場,下午宵夜場賣得算是比較單純,就是肉圓、芋圓,然後三種湯,也可以叫綜合湯,而且價格一樣是40元。
這是我的標配,不管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肉圓、芋圓,綜合湯,一次把這家全梭了。
前面說過基隆最大的特色是其一是低溫油泡,口感是軟綿Q,不過於強調如彰化肉圓的酥脆。
這家的肉圓會剪的很碎,如果你偏好大塊一點的肉圓皮口感,也是可以跟店家交代不要剪太細,因為我就是..但這次忘了先說...。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吃過泡太白粉?如果有基隆的肉圓差不多就是那樣的綿Q,但當然要再接近固態一些,總之就是綿化軟Q,特別容易巴上基隆肉圓慣用的醬油、辣椒醬,剪碎的好處是可以和裡面的紅糟肉、筍絲一拌著一起吃,而這也是基隆肉圓的特色之一。吃法。
基隆的肉圓餡也很單純,就是塊狀紅燒肉(有的加五香粉)還有筍絲,至於有網友表示的鳥蛋,就我所知應該是少數,絕多數基隆的肉圓只有這兩樣。另外,就是基隆肉圓的醬油膏、辣椒醬也和其他地方不同,只要是基隆人嚐上一口便能分得清清楚楚。帶點蒜味的醬油,八成用丸進辣椒醬調的橘色辣椒醬。以前多數是配切成圓片的小黃瓜,這幾年多數看到的是香菜。
基隆以前賣肉圓的少見芋圓的選項,但不曉得為什麼越來越少,有一派的說法是做工比較繁鎖。當中,現在還有,我也比較常吃的是安樂區從到處跑的攤車變成有店面的「順伯三輪車肉圓」,不過那家比較像是我記憶中的芋「粿」和這家的芋「圓」還是有一點本質上的不一樣,而最大的差異在於「芋頭」 的使用量。這家的芋圓幾乎、根本就是全芋(吃得到芋塊),雖說吃來還有一點點外層的微粉漿的口感,但滿滿的芋頭香是我這個芋頭控無法抗拒的,因為吃芋圓時我絕對不會拌,一定是先嚐幾「片」芋圓葉,好好享受芋頭綿細的口感及風味。
芋圓裡面是肉塊,醬汁和肉圓差不多,同樣是帶蒜香的醬油膏,好吃得亂八九糟!
如果愛吃辣也是可以淋上一點桌上的辣油,也是這家的獨門配方,但真的蠻辣的,平時不吃辣的別試。
綜合湯裡是魚丸、魷魚羹和豆干包,雖說這三樣都不是基隆頂尖的,但中規中矩的水準總是有的,湯是蒜酥和基隆人很愛用的冬菜、芹菜,加上一點魷魚羹的鮮味。說到魷魚羹,基隆多數是魷魚腳外裹上魚漿,這和基隆以外的魷魚羹也不盡相同,吃來是外面的魚漿Q甜,裡面的魷魚腳脆鮮。這一味我比較常吃的是「孝三路魷魚羹肉圓」,對,基隆人很愛肉圓配魷魚羹。
最後我想再次介紹的是基隆獨一二無的豆干包,記得別跟基隆人說這是「淡水阿給」,因為他會回你:「阿給才是基隆的豆干包」(笑),簡單來說基隆豆干包就是油豆腐裡包肉餡,外層再用魚漿封口,甚至是繞上一圈。基隆我比較常吃的是劉銘傳路的「老店豆干包」,還有崁仔頂的「七十年大白鯊魚丸」。這家的豆干包個頭較小,但滋與味大抵上是差不多的。
西六碼頭肉圓芋圓:基隆市中山區中山二路47號,電話:02 2429 4106,營業時間:16:00-01:00(星期一休)
文章來源:小虎食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