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Podcast分享眷村往昔歷史

「基隆Podcast」網路廣播節目,邀請在地文史團隊「雞籠卡米諾」單彥博與文化局活動承辦人王麗涵,分享基隆眷村的往昔歷史。(圖:基隆市府提供)
「基隆Podcast」網路廣播節目,邀請在地文史團隊「雞籠卡米諾」單彥博與文化局活動承辦人王麗涵,分享基隆眷村的往昔歷史。(圖:基隆市府提供)

▲「基隆Podcast」網路廣播節目,邀請在地文史團隊「雞籠卡米諾」單彥博與文化局活動承辦人王麗涵,分享基隆眷村的往昔歷史。(圖:基隆市府提供)

基隆市政府「基隆Podcast」網路廣播節目,適逢文化局舉辦「二○二三基隆眷村文化節」,節目特別邀請在地文史團隊「雞籠卡米諾」的單彥博,與文化局「眷眷不忘」活動承辦人王麗涵,一同分享基隆眷村的往昔歷史,口述傳統眷村勤儉刻苦的環境,與各省眷屬交織的有趣故事,形成多元且豐富的眷村文化。

單彥博表示,所謂的眷村係指戰後中國大陸的居民遷移來台後,依不同職業類別形成的聚落,不一定完全都是軍人背景。面對龐大的人口居住需求,早期改建日本留下的宿舍,隨著眷村成員人數的增長,也擴大了聚落的範圍,沙灣歷史文化園區周邊就是「建誠、建心、建實」等眷村的範圍,足見當時眷村聚落興盛的一面。單彥博指出,村子裡的居民關係緊密,讓眷村成為一個充滿向心力的社區。此外,居民來自大陸各省,也會帶來家鄉特色的菜餚,如紅燒獅子頭、川菜、山東饅頭,眷村菜也成為匯聚各地的一種特殊的飲食文化。

此外,單彥博也帶來有關眷村時代的物品,如地圖、老照片、公車時刻表,其中還有用麵粉袋製成的褲子,由於以前物資缺乏,許多人家會使用棉質的麵粉袋製作褲子,也代表眷村居民刻苦耐勞的精神。

主持人余治明則表示,民國三十八年來台的國軍與民眾,在台灣落地生根形成眷村聚落,早期眷村生活刻苦,有些房子甚至是沿用日軍眷舍,環境狹小簡陋,卻能養育出一大家子。眷村集結了各省份的軍民,不僅融合了來自中國各地的多元文化,更帶來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美食,為台灣的飲食風情增添了許多色彩。儘管基隆的眷村面貌已日漸消逝,但透過歷史回顧與文化保存,讓我們更加認識到早期民眾的刻苦精神,更加珍惜現在所有擁有的一切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