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生療法」重啟修復機制 臺東鄉親治療疼痛新選擇

許多民眾遇到肌肉關節疼痛病狀,往往選擇吃止痛藥,卻未必見效,嚴重影響生活作息,臺北榮總臺東分院家醫科醫師林穎隆指出,經由「增生注射療法」能重啟組織修復,有效根除疼痛,提供臺東民眾治療新選擇。

 

林穎隆指出,以往民眾認為肌肉關節疼痛就該吃止痛藥,或認為復健就一定能解決問題,卻不清楚為何疼痛,即使吃藥、打針,也無法有效預防或緩解,隨著時間與身體狀況變化,疼痛的慢性化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他表示,造成肌肉關節急慢性疼痛的原因包含扭拉傷、肌肉過度使用等,「絕對不是年紀的產物,也不是只能靠吃藥才能改善。」當身體遇到傷害產生疼痛時就需要修復,有些器官組織因為血流較少,修復能力差,但透過特定治療可以重啟修復機制,讓組織再生。

 

隨著醫療進步,治療選擇越來越多,林穎隆指出,其中增生注射療法可適用範圍廣泛,相較其他治療更物美價廉,且對身體的安全性高。

 

他說明,患者使用過量止痛藥、止痛針,導致發炎過程中斷,修復過程也會同時停止,一旦組織未完全復元,易造成復發,形成慢性傷害。而增生注射療法對病患進行高濃度葡萄糖注射,主要功用就是重啟發炎反應,聚集生長因子,讓組織修復完全。

 

林穎隆表示,增生注射療程建議為46次,每34周可打一次,但外傷、出血與急性期(發炎狀況嚴重)不適用增生注射療法。此外,由於注射點位在皮下或肌腱附著點,不會影響血糖,所以糖尿病患者也適用。

 

他呼籲,使用增生注射療法的民眾,進行療程後一周內不要吃消炎藥,避免抑制發炎的啟動,並多活動關節避免沾黏,促進血液循環有益生長。民眾可以依照自己的狀況與醫師討論可行的治療方式,給自己身體一個「再生」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