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年男臉部劇痛!說話、飲食都不行 全是三叉神經惹禍

台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徐賢達。(圖/醫院提供)
台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徐賢達。(圖/醫院提供)

一名54歲的林先生一直受到三叉神經痛的困擾,長期仰賴藥物治療,但近半年因面部右側與牙齦區域的間歇性疼痛加劇,且出現如電擊般的麻木感,讓他無法自行飲食、刷牙,甚至連說話都感到劇烈疼痛,就診檢查發現其小腦內的脊椎動脈嚴重壓迫三叉神經,因此執行「顯微血管減壓手術」才讓生活品質得到改善。

台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徐賢達指出,三叉神經是人體十二對腦神經之一,含有控制咀嚼肌的運動神經及收集小腦、面部資訊的感覺神經,三叉神經痛主要原因為血管硬化壓迫,好發於40歲以上中年族群,疼痛範圍以第二、三分支最為常見。由於症狀易與牙痛混淆,需專業醫師詳細診斷,制定治療方針。

臨床上,三叉神經痛的首選治療為藥物治療,若藥效不彰,則需考慮外科手術介入,顯微血管減壓手術是不需切斷神經、復發率趨近於零的術式,醫師會從後顱窩進入,在顯微鏡與聽神經監測輔助下,將人工墊片置入動脈與三叉神經之間,減少血管對神經的壓迫。

徐賢達提醒,民眾若自覺疼痛範圍擴及臉頰、上下顎等區域,或經牙醫治療仍未改善,建議至神經科做進一步檢查,以免疼痛加劇,影響生活品質。透過顯微血管減壓手術,將可有效改善三叉神經痛症狀,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

更多 TVBS 報導
雨彈來襲!鋒面+午後熱力作用 大雷雨狂炸「3縣市」
鋒面影響濕答答!電商推「迷彩黑膠雨傘」 網笑:移動式頭盔
不掀馬桶蓋=習慣差?她大罵「怕有驚喜」 一票不挺:日韓都這樣
財運強強滾!3生肖下半年「旺到惹不起」 一路爽到2025

💪🏻2024健康生活大調查~填問卷抽萬元健身車